-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我国学者与国外合作者对西太平洋板块俯冲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2年03月04日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编辑推荐:
研究成果以“玻安岩的硼同位素记录起始俯冲过程中板块输入的快速转换(Boron isotopes in boninites document rapid changes in slab inputs during subduction initiation)”为题,于2022年2月22日发表在《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图 西太平洋板块起始俯冲模型卡通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922020)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李洪颜、李翔、徐义刚团队与国外合作者在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起始–发育–成熟的机制与过程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玻安岩的硼同位素记录起始俯冲过程中板块输入的快速转换(Boron isotopes in boninites document rapid changes in slab inputs during subduction initiation)”为题,于2022年2月22日发表在《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28637-6。
板块构造理论是固体地球科学的基石,虽然它已提出50余年,但是关于板块俯冲的起始–发育–成熟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答。此前研究认为西太平洋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IBM)俯冲带的形成是地球上自发式起始俯冲的典范,表现为太平洋板块在重力作用下的垂向下沉。本研究揭示出IBM俯冲起始表现为太平洋板块侧向挤入到原菲律宾板块之下(图),而非垂向下沉。它可能是全球板块构造调整背景之下的被动产物。
IBM起始俯冲发生于原菲律宾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的转换断层。太平洋板块侧向挤入到原菲律宾板块之下,表层沉积物和蚀变玄武岩被刮削在初生海沟形成增生楔。初始俯冲板块快速下沉和后撤,导致初生地幔楔强烈减压熔融形成弧前玄武岩 (51.9–51.3 Ma)。俯冲板块进一步下沉,辉长岩洋壳被迅速加热发生熔融 (900–950℃),熔体交代初生地幔楔并促使其熔融形成低硅玻安岩。当高角度俯冲成型,早期增生的沉积物和玄武岩被俯冲进入地幔,受前期俯冲板块的“冰敷”影响,初生地幔楔与俯冲板块的界面温度降低,新俯冲物质无法被加热发生熔融,仅能释放流体。流体交代低硅玻安岩残留地幔使其进一步熔融形成高硅玻安岩(51.3–50.3 Ma)。伴随俯冲带的进一步发育,新的板块物质被源源输入,初生地幔楔被进一步降温,50 Ma之后岩浆活动向西迁移~80 km,至44 Ma之后岛弧发育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