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DC-CIK细胞疗法是什么?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6年05月04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这几天“魏则西事件”也让肿瘤免疫治疗方法走上了风口浪尖,那么具体来说,DC-CIK细胞疗法是什么呢?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受到广泛关注,不仅被Science杂志评为2013年十大科技突破之首,还被认为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模式。但是“癌症免疫疗法”是个特别模糊的概念,广义上说,任何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的方法都可以归于这一类,比如100多年前尝试用病毒或者细菌来激活免疫系统治疗癌症,现在看来也属于免疫治疗。
这几天“魏则西事件”也让这种治疗方法走上了风口浪尖,一位年轻的学生因滑膜肉瘤选择了“生物免疫医疗法”,但最终诊治无效死亡,由于这种宣传的“肿瘤生物免疫疗法”受到质疑而引发了众多争议。
其实目前常说的“免疫疗法”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细胞疗法,就是通过直接向患者输入激活的免疫细胞来治疗癌症。另外一类是干预疗法,即通过药物或者疫苗来激活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治疗癌症。
免疫细胞疗法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外进入了临床,到目前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是LAK细胞疗法,即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过程是将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用淋巴因子白介素-2(IL-2)诱导3~5天,产生能杀死细胞的广谱杀伤性细胞,然后输回患者体内。这种方法并不是特异性杀死癌细胞,因此副作用大,并且一些大规模临床实验也表明LAK并没有效果,因此被淘汰了。
第二代是CIK细胞疗法,CIK细胞也就是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是国内应用最广泛的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效应细胞。看名字就知道这种方法与上述LAK很相似。也是从患者或者患者亲属外周血提取免疫细胞,体外激活后输回给患者,主要区别在于CIK细胞疗法采用了除了IL-2以外的其它因子,比如IFN-γ。目前还没有大规模临床实验验证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第三代是DC-CIK细胞疗法,DC也就是树突状细胞,这种细胞并不直接杀死细胞,它的作用在于告诉其它免疫细胞去杀什么细胞,就像是探测地雷的探测器。一些研究表明,DC与CIK能相互作用,诱发免疫应答,也就是说DC识别病原,激活获得性免疫系统,而CIK通过发挥自身细胞毒性,分泌细胞因子杀伤肿瘤细胞。
其基本原理在于DC细胞与CIK细胞共培养之后,两者均发生一些相应变化,比如DC细胞成熟表面标记CD86、CD80、CD40人类白细胞抗原表达增加,IL-12和IFN-γ分泌量明显增多,抗原呈递能力增强。而CIK细胞的增殖能力,还有抗肿瘤活性均显著提高,CIK细胞群中的抑制性T细胞数量IL-10的分泌量都显著下降等。
这样两者协同作用,共同对抗肿瘤,实验研究表明DC-CIK共培养后其抗肿瘤活性明显高于单纯CIK。此前研究人员曾报道过DC-CIK细胞治疗对晚期大肠癌患者的免疫反应,这一研究以100例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的晚期大肠癌患者作为免疫细胞治疗组,其它两百多例病情及其他治疗方式相似,但没接受免疫细胞治疗的患者组成对照组,结果发现62%的患者对DC-CIK治疗产生积极反应。
还有一些研究也报道了DC-CIK细胞疗法对甲状腺癌、肺癌、结直肠、肝癌和乳腺癌等癌症的疗效观察,均有不同程度的生活质量卡氏评分( karnofskperformance status,KPS) 增加,疼痛减轻,体内有效细胞因子增加等。
同时,DC-CIK细胞疗法也被用于联合手术治疗,微创治疗和化疗等,研究表明,对于手术后肿瘤负荷较小的患者,DC-CIK细胞治疗在清除微小残留病灶预防肿瘤复发转移提高治愈率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但是就文献来看,以上这些研究报道均出自国内,而且也没有大规模临床证明其效果,据称到目前为止,临床实验数据库中仍在进行CIK相关的临床实验只有35个,而且几乎全在中国。(来自“谋财不害命,国内免疫疗法现状”一文)
从基本原理来说,相比于目前在国外最受关注的第四代CAR-T细胞疗法,虽然DC-CIK疗法更容易获取和扩增,但前者是以肿瘤特异性T细胞作为效应细胞,比CIK细胞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也就是说特异性更强。
CAR-T细胞疗法同样也是过继性细胞回输治疗方法,不过研究人员首先是从患者处取得T细胞,随后将一种基因添加到T细胞内,使其能够识别癌细胞表面的某一抗原。在实验室中培养增强型细胞,然后再将它们注射回患者体内以寻找并攻击癌细胞。
这种方法目前已经发展出嵌合抗原受体,也就是说如果在癌细胞表面找不到我们想要靶向的单个独特抗原,就可以转而构建识别肿瘤细胞两种不同抗原的T细胞,这样T细胞只会攻击具有两种抗原的细胞,而放过只表达一种抗原的正常细胞,构建出对于患者而言既有效且安全的靶向性免疫治疗。
(生物通: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