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Cell子刊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字体: 时间:2016年04月12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中山大学、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描绘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基因组特征,揭示出了一些导致肿瘤发生和不良预后的关键基因。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Cell子刊《AJHG》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山大学、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描绘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基因组特征,揭示出了一些导致肿瘤发生和不良预后的关键基因。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Cell子刊《AJHG》杂志上。

中山大学的贾卫华(Wei-Hua Jia)教授,及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院的姚茵(Yin Yao Shugart)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贾卫华教授长期致力于肿瘤遗传及基因组学、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Genetic,JNCI,Cancer Res等发表SCI论文90余篇。

2013年6月,贾卫华教授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林东昕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Adeline L H Seow博士、以及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的刘建军(Jianjun Liu)研究员合作,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鉴别出中国汉族人群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个全新易感位点。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专业期刊Nature Genetics杂志上(中国科学家Nature Genetics发表淋巴瘤研究新成果 )。

2014年8月,与天津医科大学的陈可欣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的马丁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的沈洪兵教授,以及复旦大学的魏庆义教授等合作,采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筛查了与中国汉族妇女上皮性卵巢癌相关的易感位点,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中国科学家Nature子刊发表GWAS研究新文章)。

食管癌是最具侵袭性的癌症类型之一,是全球第六位的主要癌症死亡原因。近70%的全球食管癌病例发生在中国,绝大多数病例(>90%)的组织病理形式是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目前,ESCC的早期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有限,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0%。直到现在对于导致ESCC不良预后的潜在遗传机制仍知之甚少。

了解Life Tech外显子组测序产品的更多信息

在这篇新文章中研究人员报告称,她们通过分别对10对和57对肿瘤-正常组织样本进行全基因组和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了ESCC的一些体细胞突变。在这些鉴别基因中,她们确定了VANGL1基因突变的特征,证实它们在体外加速了细胞生长。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另外5个基因,包括三个编码基因(SHANK2, MYBL2, FADD)和两个非编码基因(miR-4707-5p, PCAT1)与体细胞拷贝数变异(SCNAs)或结构变异(SVs)有关。基于对321名ESCC患者表达谱的生存分析表明,这些基因与存活率较低显著相关。随后,研究人员完成了一些功能分析,证实miR-4707-5p 和MYBL2促进了增殖与转移。

这些研究结果阐明了有助于ESCC发生和预后判断的一些体细胞突变和基因组事件,有可能为ESCC提供了一些新的治疗靶点。

(生物通:何嫱)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Reveals Critical Genes Underlying Tumorigenesis and Poor  Prognosis

The genetic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poor prognosis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Here, we report somatic mutations found in ESCC from sequencing 10 whole-genome and 57 whole-exome matched tumor-normal sample pairs. Among the identified genes, we characterized mutations in VANGL1 and showed that they accelerated cell growth in vitro. We also found that five other genes, including three coding genes (SHANK2, MYBL2, FADD) and two non-coding genes (miR-4707-5p, PCAT1), were involved in somatic copy-number alterations (SCNAs) or structural variants (SVs). A surviv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expression profiles of 321 individuals with ESCC indicated that these gene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oorer survival. Subsequently, we performed functional studies, which showed that miR-4707-5p and MYBL2 promoted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 Together, our results shed light on somatic mutations and genomic events that contribute to ESCC tumorigenesis and prognosis and might suggest therapeutic targets.

作者简介:

贾卫华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2014年获得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称号,被聘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

研究方向:1. 恶性肿瘤遗传及基因组学 2.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

长期致力于肿瘤遗传及基因组学、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在肿瘤病因,尤其是鼻咽癌的“EB病毒-遗传-环境”交互作用以及肿瘤遗传易感基因的国际前沿领域取得突破。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Genetic,JNCI,Cancer Res等发表SCI论文90余篇。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各一项。

姚茵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立二代测序统计模型、寻找复杂疾病相关的生物标记,在复杂疾病生物统计领域颇具经验和造诣,其研究团队在Nature Genetics,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Molecular Psychiatry, Schizophrenia Bulletin等杂志上发表160余篇论文。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