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细胞究竟有没有前世记忆?

【字体: 时间:2016年01月18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相信,源自不同组织的多能干细胞对自己身世有一种“表观遗传学记忆”,这种记忆会显著影响诱导多能细胞(iPSC)的分化。不过Stem Cell Reports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此提出了挑战。这项研究表明,来源于不同组织的iPSC对重编程同样敏感。

  

生物通报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相信,源自不同组织的多能干细胞对自己身世有一种“表观遗传学记忆”,这种记忆会显著影响诱导多能细胞(iPSC)的分化。不过Stem Cell Reports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此提出了挑战。这项研究表明,来源于不同组织的iPSC对重编程同样敏感。

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开发的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iPS),可以将成熟细胞重编程为多能细胞,使其回到类似干细胞的状态。这些iPSC可以在体外大量增殖,还能分化为特定的细胞类型(比如心脏、肝脏或神经细胞),在疾病模拟、药物筛选和细胞治疗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被人们视为细胞疗法的新希望。

皮肤成纤维细胞和血细胞都可以用来生成iPSC。但人们还不清楚不同来源的iPSC是不是完全等同,原来的组织类型会不会影响它们的分化过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全面比较了源自皮肤和源自血液的iPSC,包括基因表达、DNA甲基化、自发分化能力和诱导分化能力。

如果iPSC确实具有所谓的“表观遗传学记忆”,那么与源自于皮肤的iPSC相比,源自于血细胞的iPSC会更容易分化为血细胞。然而这项研究得到了相当明确的结果:当细胞被完全重编程时,它们的来源并没有造成什么差异。“很明显,源自于不同细胞类型的多能干细胞是完全等同的,”赫尔辛基大学的Timo Otonkoski教授说。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来自不同个体的iPSC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可以说,供体的基因型塑造了这些干细胞的分化行为。“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决定的个体差异非常普遍,”Otonkoski指出。“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从不同供体那里收集多样性足够大的样本,才能对疾病相关基因型的功能意义有一个可靠的了解。”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问,iPSC具有“表观遗传学记忆”的说法是如何形成的呢?2014年12月,McMaster大学的科学家们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来自成体细胞的人类干细胞会“记得”它们曾经的身份,倾向于再次成为那样的细胞。也就是说,要帮助乳腺癌患者进行组织再生最好一开始就选乳腺细胞。(更多详细信息参见:Nature子刊惊人发现:iPS细胞拥有前世记忆

2015年12月,麻省总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在Nature杂志上展示了一些参与这种细胞记忆的基因。他们的研究指出,这些基因受到抑制时可有效地消除细胞的记忆,使得细胞更容易重编程。(更多详细信息参见:Nature:重编程的秘诀,让细胞失忆

此外,将CRISPR应用到iPS细胞中去,成为了重编程领域的一大趋势。2015年11月,Morgridge研究所和Murdoch儿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重编程与CRISPR基因组编辑结合到一个步骤中,在短短两周内就从患者皮肤细胞获得了基因修复的干细胞。 (更多详细信息参见:干细胞先驱最新成果:CRISPR与重编程的完美结合

生物通编辑:叶予

生物通推荐原文:Genetic variability overrides the impact of parental cell-type and determines iPSCs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Stem Cell Reports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