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斥or不排斥,iPS争议尘埃落定

【字体: 时间:2015年08月24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为了明确自体hiPSC(人类iPSC)的免疫原性,徐洋教授领导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更有力的研究模型。他们在小鼠体内建立了功能性的人类免疫系统,并在这种人源化小鼠模型(Hu-mice)中分析了自体hiPSC衍生细胞的免疫原性。

  

生物通报道: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率先用iPS技术获得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自那以后,该技术一直被视为细胞疗法的希望。人们普遍认为,患者自身iPSC分化而成的细胞,移植回体内之后不会引起免疫排斥。

2011年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徐洋教授在Nature上发表文章,对这一设想提出了挑战。他的研究团队用小鼠皮肤细胞生成了iPSC并将其移植到基因相同的小鼠体内。他们发现,移植后小鼠体内没有形成畸胎瘤,但同样方法移植的ESC却形成了畸胎瘤。徐洋教授认为这是因为iPSC受到了小鼠免疫系统的攻击和排斥。(相关文章:专访徐洋:iPSC会引发免疫排斥 还要继续研究吗?

一时之间,iPS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也成为了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不过在随后发表的一些研究中,人们获得了相互抵触的结论,似乎有些iPSC衍生细胞并未受到免疫排斥。举例来说,日本国立放射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让iPSCESC分别与小鼠胚胎融合,使其发育成为嵌合体小鼠。随后他们将这些小鼠的皮肤和骨髓移植到基因相同的小鼠体内,但并未发现任何强烈的免疫应答。此外,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用小鼠iPSC分化为三种不同的细胞系,这些细胞移植到基因相同的小鼠中,也没有触发强烈的免疫应答。

为了明确自体hiPSC(人类iPSC)的免疫原性,徐洋教授领导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更有力的研究模型。他们在小鼠体内建立了功能性的人类免疫系统,并在这种人源化小鼠模型(Hu-mice)中分析了自体hiPSC衍生细胞的免疫原性。

研究显示,自体非整合型hiPSC形成的绝大多数畸胎瘤,存在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局部浸润,相关组织也出现了坏死。这说明hiPSC衍生细胞的确可以引发免疫排斥。

进一步研究表明,自体hiPSC衍生出的平滑肌细胞(SMC)表现出高度的免疫原性,而自体hiPSC衍生出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是免疫耐受的。这些RPE细胞在眼睛以外的区域也不会受到免疫排斥。

研究人员指出,hiPSC衍生细胞的免疫原性差异,可能和免疫原性抗原有关。hiPSC衍生的SMC存在免疫原性抗原的异常表达,而hiPSC衍生的RPE却没有这个问题。用hiPSC衍生的RPE来治疗黄斑变性是完全可行的。

 

生物通编辑:叶予

生物通推荐原文:Humanized Mice Reveal Differential Immunogenicity of Cells Derived from Autologous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