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科院候选院士之华南农大,浙江大学

【字体: 时间:2015年08月1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细胞质雄性不育是高等植物中较为普遍的现象, 已有超过150种植物种发现细胞质雄性不育现象,是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CMS-WA)已被利用于大多数三系杂交稻中,但对于这一性状的分子基础仍不是很清楚。

  生物通报道:今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已经公布了,今年是去年两院院士大会修订章程后的首次院士增选,院士推荐范围、渠道都较以往有较大修改,因此初步候选人数量比上一次2013年增选时大幅减少——2013年中科院院士增选时,共有391人入围初选。而今年的初选入围名单只有157人,还不到2013年的一半。

此次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增选候选人30人,初步名单中年龄最小的候选人就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即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资深研究员邵峰(43岁),专访邵峰:着眼于感兴趣,但机理完全不清楚的研究。另外从整体分布来看,中科院系统最多(7人),其余均为各大高校与研究机构平分,主要分布地区集中在北京和上海。

这些科学家均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不少重要的成果,了解他们的成果也能从一个侧面了解国内同领域的研究现状,以下为他们的介绍(内容主要来自所在高校介绍)。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刘耀光 61 作物遗传学 华南农业大学

刘耀光,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高等学校植物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1982年1月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1988年3月获日本香川大学硕士学位,1991年3月获日本京都大学植物遗传专业博士学位。1991年4月-1996年6月于日本三井植物生物技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12月任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03年受聘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3年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4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担任《J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中国科学-生命科学》、《J Genetics and Genomics》、《Frontier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等杂志的编委。从事植物基因工程、分子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在PCR新技术、大片段和多基因转化技术的开发,水稻育性发育分子生物学取得较好成绩。在《PNAS》、《Plant Cell》、《Plant J》等刊物发表论文80多篇,获发明专利6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发表的论文被SCI引用2200余次。

A detrimental mitochondrial-nuclear interaction causes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in rice

细胞质雄性不育是高等植物中较为普遍的现象, 已有超过150种植物种发现细胞质雄性不育现象,是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CMS-WA)已被利用于大多数三系杂交稻中,但对于这一性状的分子基础仍不是很清楚。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近来起源于野生稻的新线粒体基因WA352,由于它编码的蛋白与核基因编码线粒体蛋白COX11发生了相互作用,赋予了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在野败型不育系中,WA352在特定时期(花粉母细胞期)的花药绒毡层中优先累积,由此抑制了COX11在过氧化物代谢中发挥功能,触发了绒毡层过早程序性细胞死亡,及随后的花粉败育。研究人员证实两个育性恢复基因(restorer-of-fertility, Rf)可以抑制WA352诱导的不育,表明存在不同的机制对抗有害细胞质因子。

新研究表明是一个新进化的线粒体基因与一个保守的重要核基因之间的一种有害互作驱动了CMS相关的核质不相容性。这一研究发现对于更好地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研究新的不育细胞质类型,以及对应育性恢复基因以改良现有不育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更多内容:华南农业大学Nature子刊发表水稻研究新成果
 

蔡秀军 51 腹部外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蔡秀军,博士,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大学微创外科研究所所长、浙江省腔镜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腔镜技术重点创新团队负责人。并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肝脏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外科学院委员。已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被授权专利20项;承担“863计划”项目、卫生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是浙江省首批“特级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教育部“****”特聘教授。

蔡秀军教授长期致力于肝胆胰脾外科和微创外科的疾病诊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他拓展了腹腔镜技术在肝胆胰脾外科中的应用,是“腹腔镜肝脏切除手术操作指南”的制定者;率领腔镜创新团队已完成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400余例,是国际最大病例组;完成完全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4例、肝尾状叶切除术6例;完成全球首2例经脐单孔内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国内最早开展单孔法腹腔镜肝脏切除术。他还创建了冲吸钝性解剖法,避免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发生;在国内率先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胆道造影技术及术中联合内窥镜下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完成了国内首例完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效果确切,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创建二级脾蒂离断法实施腹腔镜脾脏切除术,临床效果确切,显著降低胰尾损伤发生的同时,有效降低25%的手术成本。

(生物通)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