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期刊评论CRISPR基因疗法

以CRISPR-Cas9为基础的基因治疗还为时过早

【字体: 时间:2015年07月07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今年五月份,来自中山大学的遗传学,在世界上首次尝试使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修改来自人类胚胎的疾病相关DNA,从而引发了科学界的激烈争论。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将很快把基于CRISPR–Cas9的方法用于治疗人类疾病?近期,Cell旗下子刊、国际期刊《EBioMedicine》发表社论文章指出,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疗法还为时过早。

  

生物通报道:在医疗领域,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更加准确、深入地了解疾病发病机理和探究基因功能,可以改造人的基因,达到基因治疗的目的等。今年五月份,来自中山大学的遗传学,在世界上首次尝试使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修改来自人类胚胎的疾病相关DNA,从而引发了科学界的激烈争论。这篇论文发表在五月份的《Protein & Cell》杂志。相关新闻:中山大学基因编辑研究引国际广泛关注。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将很快把基于CRISPR–Cas9的方法用于治疗人类疾病?近期,Cell旗下子刊、国际期刊《EBioMedicine》发表社论文章指出,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疗法还为时过早。

中山大学研究人员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的实验进展并不顺利。虽然内源性靶基因如预期的那样被裂解,但是裂解只发生在大约一半的实验胚胎中。此外,研究人员观察到,“修复”序列的回收是低效的,只发生在一小部分的胚胎中。更严重的是,研究人员观察到高度的脱靶突变。考虑到可遗传性脱靶突变在种系中的危险,以及修改人类基因组必须考虑的伦理问题,这项研究进一步引起了科学家的许多担忧:我们使用CRISPR–cas9系统作为工具,用于人类基因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考虑到这个系统潜在的特异性和固有的简便性,似乎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探索和讨论将其作为一种手段,治疗人类遗传性疾病。

这一系统让人充满了期待。CRISPR–Cas9首次发现于细菌中,作为对抗入侵病原体的防御机制,通过使用与感兴趣DNA靶标精确对应的小RNA序列,而发挥作用。当结合Cas9核酸酶时,这些高度特异性的引导性RNA–Cas9复合物,直接与感兴趣的基因结合,并介导靶DNA双链的直接断裂。然后,这可能导致基因失活,或用一个健康的版本替换有缺陷的基因。通过修改Cas9酶的活性,也可以打开基因(而不是裂解它),或改变基因的表达。我们可以设想无限的可能性,这种高度特异性的、靶向的遗传操作,将对生物医学研究和医学有很大的前景。

例如,科学家们采用CRISPR–Cas9,通过将整合的前病毒DNA从宿主细胞上切除,来有效地“治愈”潜伏感染HIV的细胞。虽然这些研究是体外进行的,但是,由于研究人员很难识别和消除艾滋病毒感染者的HIV病毒库,所以这种方法将是一种值得期待的艾滋病毒疗法。也有原理研究证明,其他DNA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和乳头瘤病毒,已被成功地靶定,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在未来临床医生可以使用CRISPR–cas9,作为一种易于操作的、灵活的抗菌选择,不仅对抗众所周知的病毒,而且对抗突然出现的、DNA为基础的病毒,也许还有细菌病原体。

科学家们也使用该系统来治疗动物疾病模型中的基因缺陷。例如,最近的一项研究,采用遗传性酪氨酸血症小鼠模型发现,注射CRISPR–cas9复合物,可特异性地靶定缺陷疾病相关的Fah基因,从而导致野生型基因在靶向小鼠肝脏中的成功表达,但只是一小部分的肝细胞。然而,如果在将这些修改的细胞移植回小鼠之前,首先在体内扩增时,研究人员能够正确地纠正表型体重减轻。因此,为了在整个动物水平看到表型的影响,很有必要对疾病靶向治疗方法进行修订。

立即索取Life Tech CRISPR产品的详细资料

尽管RNAi已彻底改革了现有的研究模式,我们能够通过靶定一个基因的信使RNA,有效而廉价地“敲除”一个基因的功能,然而,CRISPR–cas9通过在源头上沉默基因,将基因打靶带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研究人员希望用RNAi克服一些打靶效应和有时不完整的抑制问题,将CRISPR–cas9不仅用于治疗,而且作为一种基本工具,在单个基因以及在基因组水平上筛选基因功能。例如,已有研究通过使用CRISPR进行全基因组筛选,寻找特定基因介导的抗肿瘤药物耐药性和某些病原体,以及了解哪些基因可能参与介导了特定疾病的治疗疗效,如肺转移。我们的确刚刚开始一个“利用CRISPR作为遗传筛查工具“的时代。

尽管CRISPR Cas9系统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实用性,但是,将其作为人类的一种治疗手段,依然存在极大的挑战和忧虑。考虑到中山大学人类胚胎研究中观察到意外程度的脱靶种系突变率,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自然是在我们首要关注的。当考虑将CRISPR–Cas9作为治疗应用时,鉴于所有的伦理和科学性,我们必须保持谨慎和严格评估。除了提高特异性和消除脱靶效应之外,在体内传递过程中仍然存在技术挑战,以及复合物免疫原性的可能性。

这篇社论最后引用一句话:“巨大的力量,带来的是巨大的责任。”激励研究人员朝向拥抱这种新一代基因治疗工具走去——而不是跑步前进。

(生物通:王英)

生物通推荐原文:
CRISPR–Cas9 Based Therapeutics: Not So Fast. EBioMedicine. DOI: http://dx.doi.org/10.1016/j.ebiom.2015.05.015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