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细胞多能性的来龙去脉

【字体: 时间:2015年11月1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EMBL-EBI和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对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进行研究,阐明了哺乳动物胚胎中多能性的建立和发展。这项研究发表在Developmental Cell杂志上,不仅有助于理解人类的胚胎发育,也为重编程和IVF研究带来了重要启示。

  

生物通报道:EMBL-EBI和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对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进行研究,阐明了哺乳动物胚胎中多能性的建立和发展。这项研究发表在Developmental Cell杂志上,不仅有助于理解人类的胚胎发育,也为重编程和IVF研究带来了重要启示。

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为机体内任何一种细胞,这种多能性一直备受关注。虽然多能性状态只短暂存在于胚胎中,对于正常发育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小鼠和普通狨猴早期发育中的基因表达情况,以及调控多能性的基因表达改变。研究显示,细胞多能性伴随着复杂基因调控网络的建立,细胞脱离多能性状态时(分化)这个网络就会瓦解。

“小鼠被普遍认为是最好的哺乳动物发育模型,我们希望绘制小鼠胚胎发育早期阶段的综合性基因表达图谱,看这些信息是否能够应用到灵长动物中,”文章的通讯作者Paul Bertone解释道。(延伸阅读:Nature:细胞多能性诱导指南

为了比较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的多能性,研究人员在胚胎发育的特殊阶段进行了单细胞RNA测序。他们由此获得了早期胚胎的精确基因表达模式,人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哺乳动物多能性的建立和发展。

“小鼠胚胎中许多建立多能性的基因也在狨猴中表达,这说明哺乳动物的细胞多能性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上,”文章的另一位通讯作者Austin Smith说。“不过两个物种所用的信号通路存在一定的差异。”

“我们发现狨猴胚胎中的WNT信号通路非常关键,对胚胎最早出现的一个细胞谱系影响很大,”Paul说。“对WNT通路进行抑制,这个细胞谱系就无法正确形成。”

这项研究将传统胚胎学、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结合起来,在不同哺乳动物中鉴定了调控多能性的因子和通路。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胚胎细胞的谱系决定,对重编程和体外受精(IVF)也很有意义。

 

生物通编辑:叶予

生物通推荐原文:Lineage-Specific Profiling Delineates the Emergence and Progression of Naive Pluripotency in Mammalian Embryogenesis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