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CI:与子宫内膜癌侵袭性有关的基因突变

【字体: 时间:2014年09月05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最近,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科学家们,发现了子宫内膜样癌(EEC)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揭示了EEC亚型一种更为致命的版本,以前被认为对治疗的反应良好。通过早期确定这些患者,肿瘤学家就可以尝试更积极的治疗方法,来增加积极预后的可能性。

  

生物通报道:双胞胎父母经常通过细微的差别来区分他们,如面部表情、痣、语音声调和步态。同样,在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医生必须能够区分这种疾病形式的不同版本,表面上它们看起来是一样的。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在美国是第四大流行癌症。在过去的25年中,这种癌症所引发的死亡率已经增加了几乎两倍,被认为是由于肥胖发生率上升而引起的。

最近,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科学家们,发现了子宫内膜样癌(EEC,子宫内膜癌的最常见形式)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揭示了EEC亚型一种更为致命的版本,以前被认为对治疗的反应良好。通过早期确定这些患者,肿瘤学家就可以尝试更积极的治疗方法,来增加积极预后的可能性。

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病理学教授Wei Zhang博士称:“EEC分为几种亚型,这有助于确定复发风险和指导治疗。大多数患者为I型,这种类型可早期诊断与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I型占全部EECs的70%到80%。II型则更麻烦,通常确诊的时候已经到中晚期,从而导致预后不良。然而,Zhang的研究小组发现,一组患者似乎属于一种以前未确认的更致命形式EEC。Zhang将这组患者称为Cluster II。

Zhang说:“I型患者大多数是年轻的肥胖者。这种类型患者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存活率下降。EEC的分子亚型化,可以帮助肿瘤学家诊断这个独特的子集,并对其预后做出判断。”

Zhang认为,通过识别分子“属性”,医生可以确定哪些患者处于更致命类型EEC的风险。

Zhang的这一研究成果,将发表在新一期的世界权威期刊《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杂志》(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2014年最新影响因子15.161)。

他的研究小组在87%的Cluster II患者中发现了独特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发生在CTNNB1基因中,这个基因是组织生产上皮细胞的创建和维护所必需的。在CTNNB1基因内,称为外显子3的基因序列,会创建一个“hotspot”。这会导致正常的被动式I型变得对一些患者是致命的。

随着Cluster I(年轻肥胖者,对治疗反应良好,一般预后良好)和更致命的Cluster II的发现,Zhang证明,就像一对双胞胎那样,这两种癌症可能看起来相似,但它们有着明显的遗传差异,这使得它们各自都是独特的。至于Cluster II,这些染色体异常的发现,可能会带来更早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MD Anderson癌症中心病理学教授Russell Broaddus博士指出:“Cluster II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发现,有助于反驳长期存在的教条:年轻的肥胖者普遍具有雌激素驱动的子宫内膜癌,因此具有良好的预后。这个患者群的子宫内膜癌比我们以前认为的更为复杂。我们希望,研究结果能够为携带CTNNB1突变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更个性化治疗,铺平道路。”

(生物通:王英)

延伸阅读:PLoS Medicine:子宫内膜癌最新研究进展

生物通推荐原文:
Genetic “Hotspot” Linked to Endometrial Cancer Aggressiveness
http://www.mdanderson.org/newsroom/news-releases/2014/hotspot-endometrial-cancer-aggressiveness.html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