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脊椎所等稻作驯化研究获进展

【字体: 时间:2014年06月25日 来源: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编辑推荐:

  6月20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环境演化实验室副研究员吴妍等人在美国考古科学期刊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在线发表了关于水稻驯化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为探索水稻起源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620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环境演化实验室副研究员吴妍等人在美国考古科学期刊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在线发表了关于水稻驯化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为探索水稻起源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水稻的起源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而水稻驯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如何发生的讨论是水稻起源研究的主要内容。近年来,上山遗址水稻遗存野生-驯化的鉴别,引起了激烈的学术论战。然而上山文化层浮选得到的水稻大植物遗存数量仅有几粒,难以深入分析。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植硅体的耐腐蚀和易保存性,使植硅体分析可望弥补这方面的缺憾,成为获取和鉴定稻作遗存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手段。

  据第一作者吴妍介绍,文章统计分析了从上山文化时期到河姆渡文化时期(12,000 to 7000 cal. BP)时间跨度上水稻植硅体不同形态数量分布频率、形态变化频度、三维形态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驯化特征水稻植硅体在上山文化层阶段出现,暗示11000BP可能已有早期驯化稻存在,其水稻遗存更偏向于粳稻;随着时间推移,呈现的趋势是野生稻植硅体比率不断减少,驯化稻不断增多;更为重要的是野生稻向驯化稻过渡植硅体的大量存在,既折射出水稻驯化的中间过程,又使人们认识到水稻驯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该研究成果由古脊椎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合作完成。

    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古脊椎所重点部署项目的资助。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