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Nature子刊发布GWAS研究新成果

【字体: 时间:2014年05月27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南京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10多家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关联分析鉴别出了中国男性非阻塞性无精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的新风险位点。相关论文于5月23日发表在国际顶级专业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  来自南京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10多家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关联分析鉴别出了中国男性非阻塞性无精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的新风险位点。相关论文于5月23日发表在国际顶级专业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南京医科大学的胡志斌(Zhibin Hu)教授、刘嘉茵(Jia-yin Liu)教授和沙家豪(Jiahao Sha)教授,以及山东大学的陈子江(Zi-Jiang Chen)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非阻塞性无精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又称睾丸衰竭症(testicular Failure),是最常见的男性不育症类型之一,成年男性发病率约1%。目前已经了解了影响该病的几种遗传变异形式。这类患者睾丸组织不能产生精子或只产生极少量精子,导致精液中找不到精子。通常由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常见的先天因素包括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克氏综合征)、隐睾以及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等。而后天因素则主要是环境污染,长期接触有毒物质(如铅、苯等),青春期腮腺炎导致睾丸炎,以及长期服用棉子油导致的生精细胞受损等。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是一种对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常见遗传变异(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拷贝数)基因总体关联分析的方法,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整体研究,能够一次性对疾病进行轮廓性概览,适用于复杂疾病的研究。在全基因组层面上,开展多中心、大样本、反复验证的基因与疾病的关联研究,有可能全面揭示出疾病发生、发展与治疗相关的遗传基因。

2012年,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非阻塞性无精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的基因组DNA进行Affymetrix SNP6.0芯片检测,并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然后在独立样品中进行了验证,确定了1p13.3,1p36.32和12p12.1这3个染色体区域在非阻塞性无精症和正常群体存在显著性变异,这些区域是导致中国汉族男性非阻塞性无精症发生的遗传易感因素(延伸阅读:GWAS研究揭示非阻塞性无精症易感基因 )。

在这篇新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三阶段研究设计开展关联分析,在3,608名非阻塞性无精症患者和5,909名正常对照人群中鉴别了其他的风险位点。他们找到了强有力的证据揭示了3个非阻塞性无精症易感位点:6p21.32(rs7194, P=3.76 × 10−19)、10q25.3 (rs7099208, P=6.41 × 10−14)和6p12.2 (rs13206743, P=3.69 × 10−8),以及一个接近全基因组显著水平的位点1q42.13 (rs3000811, P=7.26 × 10−8)。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果蝇模型中调查了1q42.13位点上的相关基因(gek,人类CDC42BPA的直系同源基因)对于男性生育力的影响。

这些研究结果增进了我们对于非阻塞性无精症遗传易感性的认识,并提供了有关其致病机制的一些新见解。

(生物通:何嫱)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Association analysis identifies new risk loci for 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 in Chinese men

Male factor infertility affects one-sixth of couples worldwide, and 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 (NOA) is one of the most severe forms. Our previous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 identified three susceptibility loci for NOA in Han Chinese men. Here we test promising associations in an extended three-stage validation using 3,608 NOA cases and 5,909 controls to identify additional risk loci. We find strong evidence of three NOA susceptibility loci (P<5.0 × 10−8) at 6p21.32 (rs7194, P=3.76 × 10−19), 10q25.3 (rs7099208, P=6.41 × 10−14) and 6p12.2 (rs13206743, P=3.69 × 10−8), as well as one locus approaching genome-wide significance at 1q42.13 (rs3000811, P=7.26 × 10−8). In addition, we investigate the phenotypic effect of the related gene (gek, orthologous to CDC42BPA) at 1q42.13 on male fertility using a Drosophila model. These results adv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NOA and provide insights into its pathogenic mechanism.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