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Nature子刊惊人发现:iPS细胞拥有前世记忆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4年12月08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McMaster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来自成体细胞的人类干细胞会“记得”它们曾经的身份,倾向于再次成为那样的细胞。这项研究发表在近期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McMaster大学的Mick Bhatia教授。
生物通报道:McMaster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来自成体细胞的人类干细胞会“记得”它们曾经的身份,倾向于再次成为那样的细胞。这项研究发表在近期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McMaster大学的Mick Bhatia教授。
这一发现意味着,成体细胞的类型决定了iPS细胞的最佳归宿。举例来说,要修复患者的肺部,最好用肺部细胞来构建治疗性的干细胞;要帮助乳腺癌患者进行组织再生最好一开始就选乳腺细胞。
干细胞的多能性是指,这些细胞可以分化成为人体内任何类型的细胞。人们之前认为iPS细胞的分化能力是相同的,但Bhatia等人的工作挑战了这一观点。
将患者成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iPS技术,在构建疾病模型和新药开发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研究者们从患者身上获取少量组织(比如几毫升血或一小块皮肤),然后将这些细胞诱导到多能状态,让其无限扩增。不过,如何有效控制iPS细胞的分化一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
“我们的研究显示,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拥有铭刻在分子和基因水平上的记忆,知道自己来自于什么样的细胞。它们到达多能性状态之后,更能分化成为之前的组织类型,”Bhatia说。(延伸阅读:中科院动物所建立高效快速的iPS重编程系统)
“可见,来源不同的人类iPSC并不相同,”Bhatia补充道。“未来,细胞治疗需要再生什么组织,最好就用这种细胞生成iPSC。这样能够更快更好的获得治疗性的细胞,提升iPS技术在疾病模拟和个性化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Bhatia团队一直坚持研究比小鼠干细胞更为脆弱的人类干细胞。他们发现,在干细胞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小鼠iPSC没有这样的前世记忆。“如果只研究小鼠,你永远发现不了这样的现象,” Bhatia说。
此前Bhatia等人开发了从成人皮肤细胞制造人类血细胞的方法,可以为患者输入来自自身皮肤细胞的血液。现在“我们改变了出发点,”Bhatia说。研究显示,与来自皮肤细胞的iPSC相比,来自血细胞的iPSC分化成血细胞的能力要高10倍。
这项研究展示了提高iPS细胞质量和产量的有效途径,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进行细胞治疗。
生物通编辑:叶予
生物通推荐原文:
Somatic transcriptome priming gates lineage-specific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of human-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