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阳院士Nature子刊发表癌症新文章

【字体: 时间:2014年10月30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通过TLR4与肿瘤细胞释放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l(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相互作用,血小板促进了肿瘤转移。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表在10月28日的《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通过TLR4与肿瘤细胞释放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l(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相互作用,血小板促进了肿瘤转移。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表在10月28日的《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Hong-yang Wang)教授和第二军医大学的鄢和新(He-Xin Yan)副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王红阳院士长期从事恶性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病理机制和细胞信号转导有重要建树。迄今在Cancer Cell、Nature等有影响的主流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延伸阅读:王红阳院士Hepatology癌症研究新发现)。鄢和新副教授师从王红阳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干细胞和生物治疗。

肿瘤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肿瘤难以治疗的关键所在。肿瘤转移过程包括肿瘤细胞穿越肿瘤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从原发部位迁出、肿瘤细胞随血液运行以及肿瘤细胞在转移部位的植入三个主要环节,转移过程涉及多种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外基质以及其他血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血小板能够促进肿瘤转移,血小板数目增多与肿瘤转移具有正相关性,而降低血小板数目或者抑制其功能可以明显抑制肿瘤转移。虽然已证实血小板可参与肿瘤转移,但其具体作用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明确。

TLR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它可通过识别病原相关的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及某些内源性配体引发信号转导,导致固有免疫的激活和炎性介质的释放,并参与人体多种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TLR4是众多TLRs家族成员中研究较深入的受体之一。由于研究发现TLR4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其成为了当前肿瘤免疫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HMGB1是一种非组蛋白染色质结合蛋白,在DNA复制、修复、重组和基因转录中起重要作用,在细胞损伤和炎症发生时释放至胞外参与信号转导,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等。近年研究表明,HMGB1在多种肿瘤细胞和组织中高表达。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证实,TLR4缺陷可显著减少实验性的肺转移,但不会影响原发肿瘤的生长。骨髓移植实验以及给予小鼠抗血小板药证实了,血小板上的TLR4在癌症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体外,TLR4对血小板和肿瘤细胞之间的互作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中和HMGB1可以一种TLR4依赖性的方式抑制体外的血小板和肿瘤细胞互作以及体内肿瘤转移,表明了肿瘤细胞释放的HMGB1是与血小板上的TLR4相互作用,介导血小板和肿瘤细胞互作,由此促进癌症转移的一个关键因子。

这些研究结果揭示出了血小板促进肿瘤细胞转移的一个分子机制,并表明了TLR4以及它的内源性配体HMGB1是抗转移治疗的潜在靶点。

(生物通:何嫱)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Platelets promote tumour metastasis via interaction between TLR4 and tumour cell-released high-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

Increas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LR4 expression by tumour cells promotes tumour progression, but it is unclear whether TLR4 is involved in metastasis. Here we show that TLR4 deficiency significantly diminishes experimental lung metastasis without affecting primary tumour growth.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experi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ntiplatelet agents in mice demonstrate that TLR4 on platele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etastasis……

作者简介:

王红阳

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原称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

长期从事恶性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病理机制和细胞信号转导有重要建树。1997年回国,在分子诊断方面,筛选和研发了新的肝癌诊断标志物及血清检测单克隆抗体,获国内外发明专利;回国后已克隆多个新的肝癌相关基因并阐明了功能;首次发现新的抑制性受体对肝癌细胞生长、凋亡的调控机制和癌基因P28在肝癌的异常信号通路,为肝癌防治提供了新的靶标;分离和鉴定新的酪氨酸磷酸酶3种,提出了新的酶分类方法,得到国际同行公认;发现了受体型磷酸酶PCP-2调控β-catenin介导的肿瘤信号通路,首次阐明Wnt通路中酪氨酸磷酸酶调控的重要作用与作用机理,对酶学研究做出了贡献;克隆了新的抑制性受体家族,与同行合作提出了抑制性受体负调控机制不仅在血液系统,同时也在生物体内多器官存在的新概念。

在Cancer Cell、J.E.M.、Gastroenterology(USA)、Hepatology、Cancer Res.、Nature 和Oncogene等有影响的主流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总影响因子650;近五年申报发明专利28项,已获授权10项(国际专利1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6)、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4)、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2003、2008)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等7项,获2010年爱茉莉太平洋女科学家奖(韩国)、2009年度海内外最具影响力“中国妇女时代人物”、首届五洲女子科技奖、科学中国人(2007)年度人物奖、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总后勤部“科技金星”、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和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等称号。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常委会委员、“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全军医学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生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鄢和新

1996年本科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1999年考入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师从王红阳院士,2004年获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干细胞和生物治疗。2003年获复旦大学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学金,2004年获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全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获日本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2007年获上海市第十一届“银蛇奖”提名,2008获年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