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中山大学Cancer Res揭示致癌miRNA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3年07月17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miR-205通过靶向PTEN和PHLPP2,促进AKT信号,驱动了恶性表型。相关论文发表在7月15日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miR-205通过靶向PTEN和PHLPP2,促进AKT信号,驱动了恶性表型。相关论文发表在7月15日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山大学副校长兼中山医学院院长、“****”特聘教授黎孟枫。主要研究方向为病毒致癌与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分子病毒学与分子肿瘤学。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全世界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NSCLC是肺癌的主要类型,约占肺癌总数的80-85%。由于大多数患者在患病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确诊时多已进入中晚期阶段,治疗预后较差,五年生存率仅为15%。因此,研究肺癌的意义十分重大。
AKT信号是在各种癌中广泛组成性激活的一条信号通路,其大部分是由于具有磷酸酶活性的肿瘤抑制基因PTEN和PHLPP功能缺失所致。然而在NSCLC中少有PTEN或PHLPP基因遗传变异,AKT信号仍然得到广泛地激活,目前对于这一信号机制尚不清楚。
在这篇新文章中研究人员报告称,发现在多种NSCLC亚型中oncomir miR-205均表达上调,miR-205直接抑制了PTEN和PHLPP2的表达,激活了AKT/FOXO3a和AKT/mTOR信号通路。在NSCLC细胞中miR-205过表达加速了肿瘤细胞增殖,并促进了体内外血管形成。与之相反,采用RNAi介导内源性miR-205沉默则可破坏这些效应。
研究人员证实通过采用AKT抑制剂,促进FOXO3a过表达,雷帕霉素(Rapamycin)处理或恢复PTEN或PHLPP2表达,均可以逆转NSCLC细胞中miR-205诱导的恶性表型。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揭示,miR-205过表达是由于NF-κB介导miR-205基因反式激活所致。
新研究揭示了NSCLC中一个重要的PTEN和PHLPP2表观遗传抑制机制,证实了miR-205在这一恶性疾病的形成及进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生物通:何嫱)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miR-205 targets PTEN and PHLPP2 to augment AKT signaling and drive malignant phenotype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KT signaling is constitutively activated in various cancers, due in large part to loss of function in the PTEN and PHLPP phosphatases that act as tumor suppressor genes. However, AKT signaling is activated widely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 (NSCLC) where genetic alterations in PTEN or PHLPP genes are rare, suggesting an undefined mechanism(s) for their suppression.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upregulation of the oncomir miR-205 in multiple subtypes of NSCLC, which directly represses PTEN and PHLPP2 expression and activates both the AKT/FOXO3a and AKT/mTOR signaling pathways……
作者简介:
黎孟枫
“****”特聘教授,中山大学副校长兼中山医学院院长。
1986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1986-1991年就读中山医科大学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北京病毒学研究所(CAPM-BIV)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培养研究生,获医学博士学位。1991-1993年任CAPM-BIV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1993年前往美国匹兹堡癌症研究所接受博士后训练,并于1997年在该所担任研究助理教授(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非独立职位)。2000年起受聘于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病理系,任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独立职位),一直在美国从事医学分子病毒学、分子肿瘤学和细胞生物学的教学与科研,研究领域主要为病毒致病与致癌、以及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并讲授医学生“Molecular Pathogenesis of Infectious Diseases”和博士生“Angiogenesis: Physiology and 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课程。2005年受聘为“****”特聘教授,全职归国到中山医学院工作。
黎孟枫教授近年在中山大学主要致力于阐明肿瘤发生与病毒感染、炎症过程的关系,以及相关的信号控制机理,主要学术重点是NF-κB信号通路所涉及的新调控分子及其工作机制,以及由此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和在肿瘤、病毒性疾病上的临床意义,最近发现了NF-κB的激活与多种病毒感染相关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miRNA对NF-κB激活的表观遗传学调控作用,深入研究了这些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意义。作为上述调控网络的理论意义的延伸,还研究了NF-κB调控分子在病毒感染和肿瘤恶化中的临床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寻找病毒感染和恶性肿瘤诊断、预后判定新分子标志物及治疗新靶点。上述研究的部分结果最近发表在Cancer Research., Oncogene, Journal of Pathology,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期刊上。
知名企业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