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解析致命的感染

【字体: 时间:2013年06月06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在重症疟疾患者体内,生长在红细胞中的疟原虫能够粘附在血管壁上。现在,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与牛津大学等研究机构合作,鉴定了这一过程所涉及的重要蛋白,文章发表在本周的Nature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在重症疟疾患者体内,生长在红细胞中的疟原虫能够粘附在血管壁上。现在,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与牛津大学等研究机构合作,鉴定了这一过程所涉及的重要蛋白,文章发表在本周的Nature杂志上。在这项研究的基础上,人们可以开发相应的疫苗和药物,通过阻止疟原虫粘附血管壁,来对抗严重的疟疾感染。

近百年来人们一直知道,感染了疟原虫的红细胞能够粘附在血管壁上,并最终杀死宿主。这一过程中的结合机制与疟疾的致命性密切相关,不过迄今为止人们对这一机制并不了解。这项新研究指出,疟原虫与血管壁上的内皮蛋白C受体(EPCR)结合,这种受体与凝血调节和炎症反应有关。

生长在红细胞中的疟原虫,会通过蛋白家族PfEMP1粘附血管壁内皮,以免被血液带到脾脏。最具侵袭性的一种疟原虫结合在脑部的血管上,会引发脑型疟疾。此前的研究显示,在脑型疟疾等严重的疟疾感染中,有特定的PfEMP1蛋白负责结合血管壁。只是当时人们还不了解这些蛋白结合的受体。

“我们在体外生成了全长PfEMP1蛋白,”哥本哈根大学的助理教授Louise Turner说。“然后我们用新技术对2,500个人类蛋白进行筛选,寻找PfEMP1蛋白的结合目标。”由此,研究人员锁定了内皮蛋白C受体(EPCR),并展开了一系列验证实验。

在正常情况下,ECPR在调解凝血、炎症、细胞死亡和血管渗透性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疟原虫能够结合并干涉这一受体的正常功能,这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疟疾是如何引起严重症状的。

包括脑型疟疾在内的一些严重疟疾感染,往往会使大脑中产生小血块。针对疟疾感染,人体会生成炎症性的细胞因子,然而炎症反应过度也很危险。

研究人员指出,ECPR和血液中的蛋白C是血液凝固和内皮细胞炎症中的刹车,能够促进血管的完整性,增强血管的活力。当疟原虫通过PfEMP1蛋白与EPCR结合时,EPCR的正常功能就被扰乱。对这一过程进行深入解析,将有助于了解疟原虫的致病机制。

发现疟原虫在血管壁上的结合目标,可以促进相应的疫苗和药物开发,帮助人们治疗严重的疟疾感染,牛津大学的Dr. Matthew Higgins解释道。“找到疟原虫结合血管所涉及的蛋白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揭示这一过程的分子机制,以便设计疫苗和药物来阻断这种结合。”

 

(生物通编辑:叶予)

生物通推荐原文:

Severe malaria is associated with parasite binding to endothelial protein C receptor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