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臧敬五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3年06月2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早在上月月底,就有网友爆料称,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藏敬五(Jingwu Zang)2010年发表的一篇关于多发性硬化研究的重要论文涉嫌造假,因此他已离开该公司并接受调查。
生物通报道:早在上月月底,就有网友爆料称,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藏敬五(Jingwu Zang)2010年发表的一篇关于多发性硬化研究的重要论文涉嫌造假,因此他已离开该公司并接受调查。
这篇论文题为“Crucial role of interleukin-7 in T helper type 17 survival and expansion in autoimmune disease”,主要发现了一种关键的细胞因子IL-7是维持Th17细胞存活与扩撒的关键因子。研究人员认为,用IL-7受体拮抗剂可有效地抑制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过程,经过IL-7受体拮抗剂的应用,过量的Th17细胞更易进入凋亡状态,有助减少有害的Th17细胞。
文章当时指出,他们深入地分析IL-7与IL-7R(IL-7 receptor)对Th17发育的关键机制。结果发现,患有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小鼠与患有多发性硬化症的人类在接受IL-7后Th17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多。而对小鼠或是人类给予IL-7R拮抗剂治疗后,分化后的Th17细胞变得更易进入细胞凋亡程序,这可有效地缓解自体免疫疾病的发展过程。
藏敬五相关研究论文:
Nie H, Zheng Y, Li R, Guo TB, He D, Fang L, Liu X, Xiao L, Chen X, Wan B, Chin YE, Zhang JZ.Phosphorylation of FOXP3 controls regulatory T cell function and is inhibited by TNF-α in rheumatoid arthritis.Nat Med. 2013 Mar;19(3):322-8.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TNF-α通过FOXP3脱磷酸化调节类风湿关节炎滑膜Treg细胞和致病的TH17及TH1细胞之间的平衡。
叉头样转录因子P3(FOXP3)的转录活性及相关的Treg细胞抑制功能是由Ser418的C末端DNA结合域磷酸化调节的。在类风湿关节炎来源的Treg细胞中,蛋白磷酸酶1(PP1)在Ser418位点发生特异性脱磷酸反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因诱导炎性滑膜中的这种表达及酶活性而使Treg细胞功能受损。而且,TNF-α诱导的Treg细胞功能异常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炎性滑膜中白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及阳性T细胞数量增多相关。
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应用TNF-α特异性抗体进行治疗可以通过抑制PP1表达和增加FOXP3转录来修复受损的Treg细胞功能。因此,TNF-α通过FOXP3脱磷酸化调节类风湿关节炎滑膜Treg细胞和致病的TH17及TH1细胞之间的平衡,但这种调节作用的效果因人而异。
Liu X, Fang L, Guo TB, Mei H, Zhang JZ.Drug targets in the cytokine universe for autoimmune disease.Trends Immunol. 2013 Mar;34(3):120-8
细胞因子领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靶点
Zhang Q, Cui F, Fang L, Hong J, Zheng B, Zhang JZ.TNF-α impairs differentiation and function of TGF-β-induced Treg cells in autoimmune diseases through Akt and Smad3 signaling pathway.J Mol Cell Biol. 2013 Apr;5(2):85-98.
Niu X, He D, Deng S, Li W, Xi Y, Xie C, Jiang T, Zhang JZ, Dong C, Chen G.Regulatory immune responses induced by IL-1 receptor antagonist in rheumatoid arthritis.Mol Immunol. 2011 Oct;49(1-2):290-6
Niu X, He D, Zhang X, Yue T, Li N, Zhang JZ, Dong C, Chen G.IL-21 regulates Th17 cell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Hum Immunol. 2010 Apr;71(4):334-41
Liu X, Leung S, Wang C, Tan Z, Wang J, Guo TB, Fang L, Zhao Y, Wan B, Qin X, Lu L, Li R, Pan H, Song M, Liu A, Hong J, Lu H, Zhang JZ.Crucial role of interleukin-7 in T helper type 17 survival and expansion in autoimmune disease.Nat Med. 2010 Feb;16(2):191-7.
Chen C, Liu X, Wan B, Zhang JZ.Regulatory properties of copolymer I in Th17 differentiation by altering STAT3 phosphorylation.J Immunol. 2009 Jul 1;183(1):246-53
Hong J, Li N, Zhang X, Zheng B, Zhang JZ.Induction of CD4+CD25+ regulatory T cells by copolymer-I through activation of transcription factor Foxp3.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5 May 3;102(18):6449-54.
其中争议的Nature Medicine文章,第一作者的声明:
声明
本人(刘学彬)以第一作者身份于 2010 年在《Nature Medicine》上发表了有关“白
细胞介素7(IL-7)对TH17细胞的存活和扩增作用”一文,但最近却被人恶意抹黑而引
起广泛热议。以致 GSK 组成由律师参与的调查组展开调查,对此我声明如下:
1、本人是该文的第一作者,至始至终参与实验设计,指导课题组展开实验活动,负责
整理各种数据及完成论文初稿写作。臧敬五先生作为该文的通讯作者,参与了该文框架
设计讨论及论文的文字和文法修改。但没有参与数据分析及图表编辑。
2、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出现了文字描述疏忽,但绝不存在数据造假,对被质疑的数据本
人有信心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实验室重复试验结果,也欢迎有兴趣的同行参与检验。
3、在 2013 年 5 月 23 日,调查律师与我面谈后不久,就有原在 GSK 中国的工作人
员突然与我电话联系,我因有事未接。不久该人就通过同事转告我,要我当晚与他联系
,否则我就“死定了”。
4、当晚我和他联系,他告诉我 GSK 内部调查情况,我深感惊讶,就问你怎么知道此事
,他并不答复,但警告我说,调查还会再来,如果我不洗清自己,我就死定了。当时我
表示如果此文有问题,我作为第一作者,责任人在我,但他却说,臧敬五(系 GSK 中
国研发中心总裁)作为通讯作者应该负责任。我当时表示不能理解,他说你可以推到他
人身上,否则你就“完蛋了”。至此,他的意思就非常明了了。
5、之后,还有 GSK 的人员向我了解此事调查事宜,询问臧敬五先生情况,并表示他相
信文章中的IL-7(此即为调查的主要内容)是真的,这同样也让我感到奇怪,因为调查
组和我面谈时明确表示调查是完全保密的,现在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知道调查及调查内容
?这使得我不得不对调查的中立性以及调查组的公正性持有疑问。!
6、在 6 月 3 日的调查中,长达 5 个小时,调查人员使用威胁的语气和口吻,续而又
在引诱我,并直接点出臧敬五先生,其目的就是臧敬五先生是否指使或要求我们故意作
假,我本人是否因此而获得晋升等。
7、对于本人的疏忽引起同行的善意质疑,表示理解。但对此次调查中出现的各种不正
常情况,尤其是调查泄密表示震惊。
8、对于因本人的疏忽而造成对参与该论文的 GSK 中国同事造成的名誉损害表示深深地
歉意。
9、对于那些企图恶意抹黑、诽谤、中伤我,以及企图诋毁 GSK 声誉,尤其是企图刻意
损毁臧敬五先生及其他中国同事名誉的人及言论表示最严重的谴责。
鉴于本次调查中出现的种种不正常情况,以及本人在该论文中出现的疏忽和错误给 GSK
和相关同事造成的负面影响,我已向 GSK 中国提交了辞职报告。
GSK 中国研发中心神经免疫副总监
刘学彬
2013年6月8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