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Science阿尔茨海默症研究重要成果受质疑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3年05月28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去年Science杂志曾发表研究指出,癌症药物Bexarotene可以用来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但近日有科学家对此发出了质疑。四个独立研究小组在本期Science杂志上报告,他们未能完全重复Bexarotene的惊人效果。
生物通报道:去年Science杂志曾发表研究指出,癌症药物Bexarotene可以用来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但近日有科学家对此发出了质疑。四个独立研究小组在本期Science杂志上报告,他们未能完全重复Bexarotene的惊人效果。
去年Gary Landreth等人发表的研究称,癌症药物bexarotene可以降低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浓度,甚至逆转阿尔茨海默症小鼠的认知障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β淀粉样蛋白是引发阿尔茨海默症的关键因素。Gary Landreth等人的研究显示,bexarotene仅在72小时之内,就能清除50%的淀粉样蛋白斑块,这些蛋白斑块被认为干扰了大脑功能。上述结果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的关注。
“目前还没有药物有如此强大的效力,因此这项研究也吸引了大量研究者进行重复,”Johns Hopkins大学的神经科学家Philip Wong说。
本周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研究,都未能重现bexarotene对蛋白斑块的作用。不过,有两个研究小组发现,这种药物能够减少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的水平。此外,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神经科学家Radosveta Koldamova领导团队发现,bexarotene治疗可以改善认知能力。
正方
“我们本以为之前的结果可以被复制,” Landreth对上述结果作出回应,“我们并不知道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他认为,其他研究团队使用的药物制备方法可能不同,从而改变了bexarotene在大脑中的浓度,甚至改变了它的生物学活性。
Landreth在回应中强调,至少有研究证实了原始文章的两个关键结论:bexarotene可以降低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的水平,并且能够逆转认知障碍。他指出,对斑块如此关注可能并没有必要。近十年来,一些科学家已经开始质疑,对脑部健康最为危险的到底是斑块还是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
在一片争议声中,Koldamova认为bexarotene的认知改善作用仍然很有应用前景。“患者并不是去医院清除斑块的,而是去治疗记忆力衰退,”她说。
反方
一些研究者们认为,这些互相矛盾的结果,说明在用bexarotene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之前还需要进行更多基础研究。“bexarotene的活性机制未能得到证实,”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的Kevin Felsenstein说。他的团队没有发现bexarotene起作用的证据,研究中bexarotene未能降低可溶或斑块型β淀粉样蛋白的水平。
Felsenstein担心,Landreth之前的结果可能会引起药物的滥用,因为这种药物是FDA批准用于治疗皮肤癌的,已经在市面上流通了。2012年八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也曾发表文章指出,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试图使用bexarotene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并敦促医生们等待临床试验的结果。
目前,Landreth的研究团队已经展开了早期临床试验,在健康志愿者中对bexarotene进行测试。
(生物通编辑:叶予)
生物通推荐相关文献:
1.Fitz, N. F., Cronican, A. A., Lefterov, I. & Koldamova, R. Science http://dx.doi.org/10.1126/science.1235809 (2013).
2.Price, A. R. et al. Science http://dx.doi.org/10.1126/science.1234089 (2013).
3.Tesseur, I. et al. Science http://dx.doi.org/10.1126/science.1233937 (2013).
4.Veeraraghavalu, K. et al. Science http://dx.doi.org/10.1126/science.1235505 (2013).
5.Cramer, P. E. et al. Science 335, 1503–1506 (2012).
6.Landreth, G. E. et al. Science http://dx.doi.org/10.1126/science.1234114 (2013).
7.Benilova, I., Karran, E., De Strooper, B. Nat. Neurosci. 15, 349–357 (2012).
8.Lowenthal, J., Hull, S. C. & Pearson, S. D. N. Engl. J. Med. 367, 488–490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