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Nature子刊发表中风研究新成果

【字体: 时间:2013年12月03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武汉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TRAF1是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神经元死亡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有可能为中风指出了一个潜在的治疗策略。相关论文发表在11月28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  来自武汉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TRAF1是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神经元死亡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有可能为中风指出了一个潜在的治疗策略。相关论文发表在11月28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李红良(Hongliang Li)教授。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特别是在心脏疾病包括心肌肥厚、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及心衰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中风是全球永久性残疾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不幸的是,当前的治疗方案还常常局限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在tPA应用达26年后,它仍是现在唯一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挽救脑组织的药物。出于对出血并发症的关注,诊治指南将中风患者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限制在狭窄的4.5小时内,这导致不到5%的中风患者能够获得有效的tPA溶栓治疗。靶向中风亚急性期所发生的分子事件,有可能为我们提供更长的时间窗,由此增加临床治疗成功率。

凋亡是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细胞死亡的一个基础机制。由于其高代谢需求神经元特别容易受到损伤,在缺血压力下神经元显示出一些凋亡的生物学表征:包括促凋亡bax、细胞色素c、caspase-9和效应因子caspase-3活化,抗凋亡bcl-2家族活性受到抑制等。

TRAF家族包括TRAF1-7七个家族成员,其在信号级联反应中将TNFR、TLR和IL-1超家族联系到一起。TRAF1和TRAF2是这一家族中首批被确定为TNFR2衔接蛋白的成员。相比于其他的TRAFs,TRAF1在静息细胞中低表达,且局限性表达于人类和小鼠的脾脏、肺脏和睾丸中。TRAF1可与许多的受体、激酶、衔接蛋白和调控蛋白相互作用,促成各种生物学功能。几种不同类型的刺激可显著诱导TRAF1表达,且在动脉粥样化、淋巴瘤和实体瘤中TRAF1调控失常。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TRAF1参与了凋亡,在压力诱导的组织和器官损伤中发挥了潜在作用。然而对于TRAF1在神经系统中的生物学作用仍不是很清楚。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报告称发现在中风发作6小时后野生型小鼠中显著诱导了TRAF1的表达。利用遗传学方法,他们证实神经元TRAF1增高导致了神经元死亡增多以及缺血损伤增大,而TRAF1表达缺失则可促成神经保护效应。此外,TRAF1介导的神经元凋亡与JNK促死亡信号通路激活以及Akt细胞存活信号通路抑制有关。最后,研究人员证实TRAF1是通过直接与ASK1互作发挥了促凋亡效应。因此,ASK1分别正负向调控了JNK和Akt信号通路。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TRAF1在神经细胞响应缺血/再灌注命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为中风发作后在相对更长的时间框内治疗中风提供了一个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生物通:何嫱)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TRAF1 is a critical regulator of cerebral ischaemia–reperfusion injury and neuronal death

Stroke is a leading global cause of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Less than 5% of patients are able to receive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hrombolysis within the necessary timeframe. Focusing on the process of neuronal apoptosis in the penumbra, which lasts from hours to days after ischaemia, appears to be promising. Here we report that tumou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1 (TRAF1) expression is markedly induced in wild-type mice 6 h after stroke onset. Using genetic approaches, we demonstrate that increased neuronal TRAF1 leads to elevated neuronal death and enlarged ischaemic lesions……

作者简介:

李红良

男,1974年9月生,籍贯江西,理学博士,生物工程博士生导师(心血管内科专业)。现任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心血管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际著名杂志Free Radical Biology Medicine, Hypertension特约审稿人。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特别是在心脏疾病包括心肌肥厚、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及心衰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2篇,32篇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其中26篇收录于SCI高影响因子杂志,包括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于国际著名杂志:Circulation,Hypertension,J Cell Mol Med,Free Radical Biology Medicine 等,发表论文在SCI源杂志总引用次数>350次。

主要研究方向1.心脏与血管重构的发生机制和防治:研究免疫机制、信号传导通路在心脏与血管重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2.生物医学工程:构建基因敲除及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信号传导通路在心脑血管、肿瘤、感染等疾病中的影响。

个人经历
1999.07 毕业于广东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
2002.07 毕业于暨南大学 , 获医学硕士学位
2006.01 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
2006.01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 Joslin糖尿病研究中心博士后
2006.10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后
2008.11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心血管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成就及荣誉
2002年以第二申请人申请国内发明专利一项:《一种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血清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号:01114650.8
2007年获国家卫生部颁发中国(大陆地区)有突出影响的心血管论文奖。
2009年湖北省青年科技奖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