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三篇Science解开达尔文的“恼人之谜”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3年12月23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开乳白色小花的无油樟(Amborella trichopoda),是与地球上第一批开花植物亲缘最近的灌木。现在科学家们解码了无油樟的基因组,展现了帮助开花植物出现并征服世界的遗传学改变。这一发生在一亿六千万年前的进化大爆炸,被达尔文称为“恼人之谜”(abominable mystery)。
生物通报道:开乳白色小花的无油樟(Amborella trichopoda),是与地球上第一批开花植物亲缘最近的灌木。现在科学家们解码了无油樟的基因组,展现了帮助开花植物出现并征服世界的遗传学改变。这一发生在一亿六千万年前的进化大爆炸,被达尔文称为“恼人之谜”(abominable mystery)。
无油樟只生长在New Caledonian岛上,自成一目、一科、一属,它的一切都令植物学家着迷。“从动植物演化的角度看,它就相当于鸭嘴兽和单孔目动物,”无油樟基因组计划的领导者之一,宾州大学的植物进化生物学家Claude dePamphilis说。
研究人员利用罗氏454、Illumina和Sanger BAC-end测序数据,构建了无油樟的基因组草图。日前,这一计划的成果以三篇文章的形式,发表在十二月十九日的Science杂志上。
鸭嘴兽基因组为人们提供了哺乳动物出现的线索。同样,无油樟基因组也能帮助人们理解,开花植物(或被子植物)是怎样通过进化与裸子植物分开的。
许多被子植物都是多倍体,举例来说,马铃薯每条染色体存在两到六个拷贝。早在2011年,dePamphilis领导的研究就曾利用有限的遗传学数据预言,开花植物的祖先出现了基因组倍增,形成了多倍体。现在,研究人员将无油樟的基因组与其他植物进行比较,证实了古老的基因组倍增现象。研究显示,无油樟的基因组倍增,先于其他所有多倍体。
DePamphilis指出,开花植物的出现和扩展,可能就是由基因组倍增驱动的。基因组倍增为基因提供了额外的拷贝,赋予了更多的进化可能,有助于新功能的出现。
研究人员通过无油樟基因组分析指出,在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分开时出现的一系列基因,可以解释花的起源。研究显示,在与开花有关的基因中,有四分之一是裸子植物不具备的,另外四分之三存在于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共同祖先。这项研究也为开花植物的其他特征(如复杂的种子、花香等)提供了进化线索。
British Columbia大学的植物分子遗传学家Keith Adams认为,基因组倍增帮助开花植物演化 “是一个有趣的假说,尽管难以进行证明。”不过,植物学家可以将无油樟基因组作为参照,在其他植物(包括农作物)中鉴定和研究基因家族。
DePamphilis的研究团队还分析了无油樟的遗传多样性,鉴定了四个不同的群体。他指出,鉴于这种植物非常特殊,保护其现存多样性非常重要。
(生物通编辑:叶予)
生物通推荐原文:
The Amborella Genome and the Evolution of Flowering Plants
Assembly and Validation of the Genome of the Nonmodel Basal Angiosperm Amborella
Horizontal Transfer of Entire Genomes via Mitochondrial Fusion in the Angiosperm Ambore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