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研究组发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策略

【字体: 时间:2013年11月04日 来源:斯丹赛

编辑推荐:

  来自复旦大学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现,利用Talen技术剔除被感染细胞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可以作为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新策略。这个研究提示Talen和干扰素α的联合用药可能为治疗慢性乙肝提供更优化的治疗方案。同时,也为其他病毒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出了新的思路。

  

来自复旦大学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现,利用Talen技术剔除被感染细胞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可以作为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新策略。

乙肝病毒感染会导致人类急、慢性乙型肝炎。据世界性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3.5亿人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HCC)。目前治疗乙肝的药物主要是干扰素和核酸类似物,用于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但是这些药物不能彻底清除已经存在于患者细胞核的病毒。

复旦大学医学院袁正宏教授及其博士研究生陈捷亮利用的最新的FastTALE Talen技术,设计了靶向不同基因型乙肝病毒的保守区序列的Talen,导入细胞和模型小鼠后,可以特异结合并切割病毒基因组,导致病毒HBeAg, HBsAg, HBcAg 和pgRNA以及cccDNA的表达与合成减少。同时发现针对乙肝病毒的Talen和干扰素α联合使用可以使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增强。这个研究提示Talen和干扰素α的联合用药可能为治疗慢性乙肝提供更优化的治疗方案。同时,也为其他病毒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出了新的思路。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的《Molecular Therapy》杂志上。参与本项研究的单位还有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应用中心及复旦大学医学微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本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基金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金的经费支持。

背景介绍:

TALEN 技术(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是一种新的定点基因修饰技术,是基于植物病原体黄单胞菌( Xanthomonas) 分泌的一种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TALE) 可以识别DNA序列的原理而设计和构建靶向特异基因的TALE蛋白的技术。TALE蛋白的DNA结合域是由可以识别单个核苷酸碱基的氨基酸序列模块串联而成的, 氨基酸序列与其靶位点的核酸序列有恒定的对应关系。

TALEN 技术是将TALE 蛋白中的DNA结合域与FokI 核酸内切酶的切割域融合,设计和构建能在特定基因位点产生双链断裂的的技术。双链断裂可以极大的提高断裂位点周围的基因修复活性,利用易错修复(非同源末端联结)或者同源重组修复的方式实现特异位点DNA的改造,例如定点基因敲除 (Knock-out) 、基因敲入 (Knock-in) 或点突变修饰等等。该技术成功解决了RNAi技术中knockdown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也克服了锌指核酸酶(ZFN)技术筛选复杂、成本过高的缺点,也可以避免Crispr/CAS9造成的严重脱靶,使定点基因修饰(Knock out、Knock in等)工作变得更为高效和便捷。TALEN技术现已成功应用于动物(人类、鼠、、鱼、家蚕等)、植物(烟草、水稻、拟南芥等)、微生物(酵母、病毒等),无基因序列、细胞类型和物种的限制利用。过去,将高度重复的Tale氨基酸模块连接在一起相当困难,斯丹赛FastTALE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很容易地在1天内完成TALEN的构建。

了解斯丹赛FastTALE技术的详细信息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