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挑战iPSCs技术

【字体: 时间:2013年11月15日 来源:羊城晚报

编辑推荐:

  “辅助基因通路的设计”、“降低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ells)治疗疾病的致癌风险”,在近日结束的合成生物学顶尖赛事-国际基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简称iGEM)全球总决赛上,中山大学的两支参赛队伍收获3座奖杯,而今年全亚洲的高校仅获得5项大奖。

  

 “辅助基因通路的设计”、“降低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ells)治疗疾病的致癌风险”,在近日结束的合成生物学顶尖赛事-国际基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简称iGEM)全球总决赛上,中山大学的两支参赛队伍收获3座奖杯,而今年全亚洲的高校仅获得5项大奖。


  在此次比赛中,SYSU-Software队以冠军身份获得软件类全球唯一的最高奖最佳软件项目奖,并斩获总决赛金牌,这是中山大学软件队继2012年获得总决赛两项单项奖之后,首次获得软件类最高奖。SYSU-China队获得最佳网页奖,并进入研究生组最终大奖角逐,获得全球第三名的好成绩,这也是总决赛中亚洲区最好的成绩。


  软件可模拟创造全新生命体


  此次比赛中,SYSU-Software队开发了一个新的软件系统CAST Designer。CAST软件系统可以辅助基因调控网络、基因通路的设计,并且提供准确的模拟预测与实验指导;可以在设计、修改、试验实现的整个流程中帮助合成生物学家设计和构建人工生物。


  领队杨建华直观地介绍了CAST软件的作用。目前人类基因图谱已经测序完成,而一个图谱的数据量就多达3Gb,要从如此海量的数据中,通过实验寻找出基因之间的关联,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通过CAST软件,研究者可以模拟在特定条件下,基因调控网络的作用结果,并给出其中基因相互作用的过程,方便研究者找到针对性更强的实验方法,费时仅一个月左右。


  本科生挑战iPSCs技术


  2006年,山中伸弥成功开发出iPSCs技术,可使已分化细胞变为具有多能性的细胞,并进一步诱导成其他不同的组织细胞。然而iPSCs被诱导分化过程中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在山中伸弥进行的实验中,100只移植了iPSCs的小鼠,30只再度患上肿瘤。


  SYSU-China队的参赛项目旨在设计一个防止iPSCs在人体细胞治疗后发生癌变的生物控制系统。他们的办法是在iPSCs中加入自杀基因,并加入靶标,一旦iPSCs未分化成为预期的细胞,则自杀基因获得表达,非正常细胞即被杀死。在实验中,非正常细胞的杀死率达95%。


  据领队松阳洲介绍,若采用他们的实验方法,保守估计,山中伸弥实验中小鼠的患癌率可降低到5%左右。


  笔者11日从中大获悉,在近日落幕的合成生物学顶尖赛事——国际基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全球总决赛中,中大本科生组成的SYSU-Software队与SYSU-China队双双获奖。其中,SYSU-Software队以冠军身份获得软件类全球唯一的最高奖最佳软件项目奖,并斩获总决赛金牌。SYSU-China队获得最佳网页奖,并进入研究生组,获得全球第三名的好成绩。


  SYSU-China实验队参赛项目是“诱导多能干细胞(iPS cells)防癌系统”。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成功开发出iPSCs技术,可使已分化细胞变为具有多能性的细胞,并诱导成其他不同的组织器官。山中伸弥也因为这一成就,获得了2012年的诺贝尔奖。但是,iPS中的一小部分“坏分子”会变成肿瘤细胞,这也是目前制约基因药物应用的最大障碍。去年,中大的同学尝试了以合成生物学思路为基础的设计通路,以期降低其应用过程中的致癌风险。“设计通路相当于给每个细胞装了自杀装置,一旦拉动‘引信’就可杀死癌细胞。”同学们花了两个月做实验,终于成功地将装置植入人类肝细胞中,杀死肿瘤细胞的概率一下提高到95%。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iPSC|癌症|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