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华中科技大学Nature子刊解析癌症代谢机制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3年10月24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肝癌细胞丧失了正常肝细胞具有的糖异生活动,采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可将癌细胞的代谢从糖酵解切换回糖异生,有效地治疗肝癌。这些研究结果发表在10月22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肝癌细胞丧失了正常肝细胞具有的糖异生活动,采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可将癌细胞的代谢从糖酵解切换回糖异生,有效地治疗肝癌。这些研究结果发表在10月22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黄波(Bo Huang)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免疫学与肿瘤生物治疗。其在肿瘤微环境的成因及相关机制、肿瘤的免疫逃逸和生物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肝癌进展迅速和早期转移等特征,在临床上早诊困难,治疗预后效果差。深入了解肝癌的发病机理对制定治疗方案,改善治疗效果,降低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重要的意义。
代谢异常被视为是肿瘤的一个重要特征,解析癌症代谢将有助于阐明癌症发病机制,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潜力的靶点。根据瓦氏效应(Warburg effect)学说,癌细胞能量代谢调控失常有可能导致了许多代谢信号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了如细胞增殖和凋亡等各种生物学过程。作为癌细胞的一个共同特征,异常代谢成为了当前癌症研究的一个热点。
糖异生(gluconeogenesis)是指非糖前体,如乳酸、烯丙醇、糖氨基酸和甘油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体内近一半的葡萄糖的消耗及重要器官的能量供应都依赖于糖异生的作用。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场所。但目前对于肝癌中这种糖异生活动是否存在改变并不是很清楚。
更好地了解这一生物过程或许可促成新型治疗策略。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证实在小鼠或人类的肝癌细胞中并不存在糖异生。他们发现两种调控糖异生活动的重要酶11β-HSD1和11β-HSD2反向表达于肝癌细胞中,导致了内源糖皮质激素失活,糖异生丧失。在患者的肝癌中,11β-HSD1和11β-HSD2的表达与预后和生存密切相关。研究人员证实,地塞米松能够通过绕过异常的11β-HSD酶调控恢复恶性细胞中的糖异生,从而有效治疗肝癌。
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肝癌细胞丧失糖异生的分子基础,并提出了一些潜在的治疗新策略。
(生物通:何嫱)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Switch of glycolysis to gluconeogenesis by dexamethasone for treatment of hepatocarcinoma
Gluconeogenesis is a fundamental feature of hepatocytes. Whether this gluconeogenic activity is also present in malignant hepatocytes remains unexplore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biological process may lead to novel therapeutic strategies. Here we show that gluconeogenesis is not present in mouse or human malignant hepatocytes. We find that two critical enzymes 11β-HSD1 and 11β-HSD2 that regulate glucocorticoid activities are expressed inversely in malignant hepatocytes……
作者简介:
黄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免疫学系副主任。200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6年分别于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医学院、纽约西奈山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教育背景
1985-1988 湖北荆州中学, 高中
1988-1993 湖北医科大学, 医学学士
1996-1999 同济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1999-2002.5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93-1996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助教
2002.5-2002. 12 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博士后研究
2003.1-2002. 7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研究
2003.8-2006. 2 纽约西奈山医学院,博士后研究
2006.3-2008.1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副教授
2008.11- 2011.1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2.1-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兴趣
1.肿瘤研究:采用多种手段和模型研究抗肿瘤免疫、肿瘤免疫逃逸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肿瘤炎症微环境塑造的相关机制;以及肿瘤侵袭转移的细胞和分子机制。通过以上研究,希望发展新的抗肿瘤药物。
2.免疫相关疾病的研究:联合临床皮肤科,进行皮肤免疫相关机制和治疗研究;采用多种动物模型研究哮喘、食物过敏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学相关机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炎性机制;与临床合作进行临床基础研究。研究目标为将上述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
3.microRNA与肿瘤以及免疫:联合分子生物学和其它手段,研究microRNA对肿瘤以及免疫的作用机制,以及microRNA在肿瘤和免疫细胞间的转移。
4.从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氧自由基和能量代谢角度出发,研究免疫反应和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