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热点:中国奥运冠军叶诗文为何遭受怀疑?

【字体: 时间:2012年08月03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在奥运会上,多快的速度算是太快?这一问题困扰着中国的游泳运动员叶诗文,在上周六,16岁的她打破了女子400米混合泳(400 IM)的世界纪录。在那场比赛之后,一些游泳专家质疑叶诗文的胜利是借助提高成绩的药物而获得的。Nature杂志就此事特别撰写了题为“Why great Olympic feats raise suspicions”的新闻文章

  

生物通报道  在奥运会上,多快的速度算是太快?这一问题困扰着中国的游泳运动员叶诗文,在上周六,16岁的她打破了女子400米混合泳(400 IM)的世界纪录。在那场比赛之后,一些游泳专家质疑叶诗文的胜利是借助提高成绩的药物而获得的。她的违禁药物检测并没有呈阳性,本周二 奥委会宣布她的赛后检测是清白的。由此产生的辩论已经带上了种族和政治色彩,而与科学无关。Nature杂志就此事特别撰写了题为“Why great Olympic feats raise suspicions”的新闻文章,就运动员的历史成绩和人类生理极限是否以及如何用于捕捉服用禁药者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

                    

叶诗文的表现是否异常?

是的。她在女子400米混合泳中的时间比在一个重要运动会同样比赛中的时间快了7秒。但真正让人惊异的是她在最后50米的表现,她的速度快过了周六男子400米混合泳的冠军美国游泳运动员Ryan Lochte。

在竞赛中清白的药物检测不能排除服用兴奋剂的可能吗?

是的,南非开普敦大学运动生理学家Ross Tucker说。运动员更有可能是在训练时服用了兴奋剂,此时药物检测往往不够严格。“每个人都将在奥运会上通过检测,几乎没有人会在竞赛测试中失手,”Tucker说。

Tucker说赛外检测更有可能捕获禁药服用者,但是全年定期检测每一位精英运动员目前还无法执行。德国弗莱堡医科大学运动生理学家Yorck Olaf Schumacher说随时间追踪运动员并标记下异常的表现将有助于反兴奋剂机构更好地利用资源。Schumacher曾在2009年发表一篇论文提议将行为表现分析作为反兴奋剂的工具。“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以及廉价的方式可以缩小对大批运动员的质疑,因为毕竟所有服用兴奋剂的结果都是更高的成绩,”Schumacher说。

“生物护照”(biological passport)是指检测运动员血液特征来寻找服用兴奋剂的生理学证据,它以与行为表现分析相似的方式发挥作用。在2008年被引进后,自行车机构标示出了西班牙车手Antonio Colom血液特征中的异常,2009年针对性的药物检测发现了违禁血液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证据。

如何利用表现来捕获兴奋剂服用者?

Schumacher说反兴奋剂机构需要更好的方法来标记异常的表现或结果模式。为此,体育科学家们需要建立逐项运动和逐个事件的数据库,记录下运动员如何随着年龄和经验增进成绩。纵向记录运动员的表现将随后被输入到统计模型中,考虑到他们从前的结果和人类生理的极限来确定他们跑得太快或游得太快的可能性。

奥林匹克冬速度滑雪和射击已经涉及了表现分析。在试点项目中,国际速度滑雪和射击联盟和意大利费拉拉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软件追溯分析了过去6年来自180名滑雪射击运动员的血液和表现以确定最有可能服用兴奋剂的人。速度滑雪和射击联盟现在利用这一软件来对准运动员进行药物检测。

只因为表现太出色运动员就可能被处分?

Tucker说:“这将是不公平的。最后的裁决只能是通过测试。它必须如此。”近年来,自行车机构因异常的血液分析成功地检控了运动员,甚至当违禁物质例如EPO不能被发现之时。但表现离服用禁用物质还很远,其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不能由此定罪某人服用了兴奋剂。Tucker说:“当我们看着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游泳运动员打破了一项世界纪录时,这并不能证明什么。”

(生物通:何嫱)

补充信息:

这篇文章在网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许多网友直指《自然》杂志编辑的失误,认为这样一篇过于武断、缺乏科学性的文章居然被发到了如此权威的科学网站上太不可思议。毕竟,根据百科的介绍,自然》(Nature)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与当今大多数科学杂志专一于一个特殊的领域不同,《自然》是少数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杂志(其它类似的杂志有《科学》和《美国科学院学报》等)。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

饶毅致《自然》杂志总编的信:有关叶诗文的新闻报道 

来自最新的消息,《Nature》杂志对这篇新闻报道向读者和叶诗文做出道歉。

Nature杂志向读者和叶诗文做出道歉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Why great Olympic feats raise suspicions

At the Olympics, how fast is too fast? That question has dogged Chinese swimmer Ye Shiwen after the 16-year-old shattered the world record in the women's 400-metre individual medley (400 IM) on Saturday. In the wake of that race, some swimming experts wondered whether Ye’s win was aided by performance-enhancing drugs. She has never tested positive for a banned substance and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on Tuesday declared that her post-race test was clean. The resulting debate has been tinged with racial and political undertones, but little science. Nature examines whether and how an athlete's performance history and the limits of human physiology could be used to catch dopers.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