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ethods:磁测序

【字体: 时间:2012年04月20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与以往将荧光标记核苷酸加入到DNA分子,进行直接检测观察不同,来自巴黎第七大学的丁方圆(Fangyuan Ding,音译)等人研发出了一种能检测DNA发夹分子长度变化的新技术。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 Methods杂志上。

  

单分子DNA测序取得重要新进展——基于磁镊的测序检测技术

生物通报道:与以往将荧光标记核苷酸加入到DNA分子,进行直接检测观察不同,来自巴黎第七大学的丁方圆(Fangyuan Ding,音译)等人研发出了一种能检测DNA发夹分子长度变化的新技术(具体流程见下图)。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 Methods杂志上。


(a.在磁场中,发夹结构被拉长,从而能杂交上测序引物,开始于胞嘧啶C的连接片段启动连接;
  b.当磁场磁性消失,发夹结构重新形成;
  c.在首个碱基是A的下一个连接片段出现的时候,才能连接上引物;
  d.当磁场再次失磁,发夹结构又形成,此时磁珠与玻璃表面之间的距离就代表了一次成功的连接)

如果磁珠相对较大,研究人员就能直接通过简单配有摄像系统的显微镜,直接成像。当引入磁场时,发夹结构被拉伸,解构成一条DNA单链。当关闭磁场的时候,发夹结构就能重新折叠形成。随着磁珠在聚焦点之内和之外漂移,研究人员就能观测到衍射环,从而精确测量磁珠与玻璃表面的距离。

这样就将十分困难的光学问题(检测来自单荧光分子的光信号)化难为简,变成了在亮视场照明下检测微米级磁珠,从而大大的简化了光学设备,只需检测几种核苷酸顺序的长度变化,从DNA发夹到一碱基长的距离。

但是从这种发夹长度变化中如何能读出一条DNA链的序列呢?

研究人员探索了几种方法,首先是杂交测序:当研究人员将一个探针与开发发夹结构杂交时,发夹结构就无法完全折叠,这样就能精确测量到杂交探针的位置。因此当用大量探针一个接一个杂交时,序列就能通过探针重叠的区域读出来。同时用一套小一些的探针能指纹化DNA序列,比如用于病原体的检测。

然而也许连接绑定测序更为合适,这个概念目前已经在Life Technology公司的SOLiD测序仪中实现商业化了。而在最新这篇文章中,则是指将引物通过结合一个短简并核苷酸片段进行一步扩增,这种扩增首先是与腺嘌呤为首的片段进行反应,这时只有当对应DNA链上的下一个核苷酸是胸腺嘧啶的时候才能进行连接。之后是胞嘧啶为首的片段,再然后是鸟嘌呤和胸腺嘧啶,重复这一周期。

在每次连接之后,磁场都会被关闭,从而测量扩增引物的长度。连接上的引物扩增七个碱基,这明显拉大了表面和磁珠之间的距离,从而能检测到。接下来连接片段会在位置2上被清楚,这是为了下一轮做准备,以便下一次连接能紧跟在前一轮的前面。

新一代测序技术(即第二代测序技术),包括来自Roche,Life Technologies,以及Illumina等厂家在内的产品,主要是基于检测克隆DNA。但是这些系统的读长受到限制——每一个化学循环过程中,上千个拷贝中总有一些不可避免会无法得到扩增,从而造成失真和错误累积,最长读长目前少于1kb,一般都在100个碱基左右。

相反真正的单分子测序方法则未受到这种影响,新技术能简单排除失误扩增,而错误结果也与读长无关。实际上目前来自Pacific Biosciences的RS 测序仪已经能达到几千bp的长度了,但是也存在缺点:较高的错误率,这部分是由于单分子荧光信号难以捕捉的问题。

因此这篇最新文章的重要性就由此凸显出来,这种分析单分子的方法无需任何实质上的单分子光学检测,因此也无需其它系统配备的昂贵的高灵敏度光学仪器。

下篇: 新技术突破单分子测序限制

(生物通:张迪)

原文摘要:

Magnetic sequencing

Single-molecule DNA sequencing takes an important step in a surprising new direction with a sequence-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magnetic tweezers.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