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杂志报道裴钢马兰伉俪新成果

【字体: 时间:2007年09月19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刚刚出版的Cell报道了复旦大学医学院马兰教授的最新Cell文章,深入揭示了药物成瘾的分子神经学机制。以往马兰实验室和裴钢实验室已揭示δ阿片受体作为G蛋白偶联受体大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可以诱导β-arrestin 1(抑制因子)蛋白从胞浆向细胞核内转位。

  

刚刚出版的Cell报道了复旦大学医学院马兰教授的最新Cell文章,深入揭示了药物成瘾的分子神经学机制。以往马兰实验室和裴钢实验室已揭示δ阿片受体作为G蛋白偶联受体大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可以诱导β-arrestin 1(抑制因子)蛋白从胞浆向细胞核内转位。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β抑制因子仅仅是一个调节受体信号的细胞浆蛋白质,它的作用是抑制受体。复旦大学马兰教授领衔的课题组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裴钢院士领衔的课题组,经过长达4年的联合研究,最终发现β抑制因子能够直接进入细胞核,引起染色质重构并诱导药物靶基因的激活,从而对细胞功能产生长期的调节作用。

然而并不知道β-arrestin 1进入核以后如何发挥作用。此次研究发现,β-arrestin 1进入细胞核后,有选择性富集于一些具有特殊启动子的基因前,如P27, C-fos,从而增强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P300,最终促进这些基因的转录。这一研究首次证明了,β-arrestin 1扮演了GPCR信号从胞浆到细胞核的浆-核信使(cytoplasm-nucleus messenger ),同时阐明了GPCR信号从胞膜--胞浆--胞核的信号传递的机制。

根据这项研究结果撰写的论文投到国际生命科学顶级学术刊物《细胞》杂志后,三位以严格著称的审稿专家认为这是“一项影响面很宽、将引起广泛关注和轰动的研究结果”。

这是一条通过β抑制因子直接传递信息到细胞核的新的受体信号传递通路。这条“秘道”的发现,标志着我国受体信号转导和分子药理学研究已经走向国际学术最前沿。一贯以严格著称的《细胞》杂志审稿专家认为,中国科学家的这一原创性研究是“一项影响面很宽、将引起广泛关注和轰动的研究成果”。

据介绍,G蛋白偶联受体是药物研发中最广泛应用的成功药靶,作用于G蛋白偶联受体的药物对疼痛、认知障碍、高血压、胃溃疡、鼻炎和哮喘等各类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约500种药物中,有30%以上以调节G蛋白偶联受体功能为靶标。

这一科研成果目前已申请了专利。这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发现为开发治疗各种复杂疾病的药物提供了新的策略和靶点,具有重要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同时,马兰教授这篇文章出版,标志着中国大陆科学家在2005年至少已有5篇Cell原创性文章,这一爆炸式地增长也表明中国的生命科学正在大步前进!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