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专访裴端卿:我的工作核心是科研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1年12月12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的裴端卿教授,是一位科研与管理双肩挑的杰出学者。他在处理繁重的院内事务的同时,还带领着自己的课题组在干细胞研究中连续取得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 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的裴端卿教授,是一位科研与管理双肩挑的杰出学者。他在处理繁重的院内事务的同时,还带领着自己的课题组在干细胞研究中连续取得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近期,裴端卿课题组发现并破解了体细胞“变身”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的分子障碍,相关研究论文被国际顶级干细胞期刊《Cell stem cell》选为了12月2日的封面文章。这一成果一经公布,就引起了国内外干细胞研究领域科研人员的高度关注。
二度登封面故事
这是裴端卿课题组研究成果第二次被《Cell stem cell》选为封面故事。2009年,裴端卿实验室在干细胞领域取得重大革新性的研究成果。他们证实维生素C可大大提高体细胞转化为iPSC的效率,从原来的万分之一提高到10%。这个发现可以比喻为将货车的速度由4公里/小时提高到现在的高速铁路400公里/小时的水平。该项研究成果被选为封面文章刊登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这是来自中国的相关科研成果第一次获此殊荣。此项研究成果开启了干细胞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延伸阅读专访裴端卿课题组:创新体细胞重编程技术)
此次在先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裴端卿课题组进一步开展了深入的分子机理研究。研究人员借助于系统的芯片技术、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表观遗传学等生物技术与手段,他们发现了制约体细胞“变身”的分子障碍——组蛋白H3K36me2/3。裴端卿教授说:“新研究证实维生素C可调控细胞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并且维生素C和Jhdm1b协同作用导致Oct4单因子能高效的使体细胞重编程,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衰老。从而使我们对于h3k36me2/3在细胞命运决定方面的功能获得了重新认识。”
美国斯坦福大学干细胞生物学家马吕斯•魏理格博士高度评价这一成果:“这一研究结果阐明了这个蛋白质与维生素C协同作用,能够打开完成重编程所必需的‘沉睡基因’从而推动重编程,是人们试图从分子水平上理解细胞重编程机理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对于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具有广泛和深远的意义。”
科研与管理辩证统一、统筹兼顾
由于担任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的职务,在带领课题组全力进行科研攻关的同时,还要处理繁重的院务管理事务,并非轻松容易的事情。当生物通记者问及裴院长是如何理解院长、课题组负责人和研究人员这三者之间的角色异同,以及如何分配时间和精力来兼顾到这三重身份时,裴院长如是作答:
“角色可能不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我首先是一个科学研究人员,始终把科研活动放在首位。作为课题组负责人,需要组织和带领研究团队,充分发挥团队组成人员的智慧和集体的力量,协同攻关。作为院长,则要求我从国家科学研究的战略角度和建设国际一流科研能力的战略高度,思考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整体科研布局和发展方向。所以,这三个角色,带给我的是更宏观的视野和更多的责任,也是促我进步的动力。
其实,无论是作为科学研究人员、课题组负责人,还是作为研究院的院长,工作核心都是科学研究。兼顾好这三重身份的关系,要求我始终围绕保障和促进我院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和科研水平的不断进步。从这个角度来说,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来兼顾到这三重身份,并不矛盾,也不复杂。
当然,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值得欣慰的是,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打造了一支优秀和高效的科研和管理团队。大家秉持共同的信念,团结协作,已经形成了很强的科研攻坚能力。”
谈国内干细胞研究发展
近年来国内干细胞发展日薪月异,令我们惊喜的是这一领域已逐渐在全世界干细胞研究范围内站稳了脚跟。作为这一领域的领头人之一,生物通记者向裴院长请教了他对于国内干细胞研究发展趋势的看法,以及他个人认为存在的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
裴院长表示:“我国在该领域的确做出了很多突出的贡献, 北京, 上海, 和广州的多个团队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一系列有意义的工作,值得总结和借鉴。总体形势还不错,但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个人认为,还需要更加大胆的创新,突破现有理论和实验框架的束缚。”
编后语:感谢裴端卿院长于百忙之中接受生物通的专访。从确定采访到采访稿敲定的过程中,裴院长作为优秀学者对于学术上的执着,以及作为领导者的全局意识和高瞻远瞩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期待他带领着旗下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未来的干细胞研究中取得更加杰出的成果,成为推动中国在世界干细胞研究领域地位的重要生力军。
(生物通:何嫱)
裴端卿简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生物医药领域专家,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发育与生殖"重大研究计划专家,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中科院****、“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主要从事干细胞全能性调控机理方面的研究。在多能性转录因子Oct4、Nanog和Sox2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中取得了国际公认的成果,并发现了调控干细胞多能性的负反馈调控机制,成功地解释了胚胎干细胞中多能性核心因子受到严格调控的表型。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体细胞重编程(iPS)技术平台,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猪的体细胞重编程,并利用维生素C极大的提高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转化效率,为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目前已在Nature、Cancer cell、 Cell stem cell、PLoS Biology、 Proc. Natl. Acad. Sci.、Cancer Res、FASEB J、J of Biol. Chem. 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42篇论文。从1991年至2009年,共发表SCI收录的论文70余篇,被SCI引用2000多次,单篇最高引用360次。担任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编委,Cell Research副主编,Archives of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编委,Biochemical Journal顾问编委,以及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Cancer Research、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FASEB Journal等学术刊物的审稿人,亚太干细胞网络执委,广州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联盟理事长。
生物通推荐研究论文摘要:
The Histone Demethylases Jhdm1a/1b Enhance Somatic Cell Reprogramming in a Vitamin-C-Dependent Manner
Reprogramming of somatic cells into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 resets the epigenome to an embryonic-like state. Vitamin C enhances the reprogramming process, bu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re unclear. Here we show that the histone demethylases Jhdm1a/1b are key effectors of somatic cell reprogramming downstream of vitamin C. We first observed that vitamin C induces H3K36me2/3 demethylation in 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 in culture and during reprogramming. We then identified Jhdm1a/1b, two known vitamin-C-dependent H3K36 demethylases, as potent regulators of reprogramming through gain- and loss-of-function approaches. Furthermore, we found that Jhdm1b accelerates cell cycle progression and suppresses cell senescence during reprogramming by repressing the Ink4/Arf locus. Jhdm1b also cooperates with Oct4 to activate the microRNA cluster 302/367, an integral component of the pluripotency machinery. Our results therefore reveal a role for H3K36me2/3 in cell fate determination and establish a link between histone demethylases and vitamin-C-induced reprogram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