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专访骆利群:利用关键技术探究生命本质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0年04月16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里走出来的骆利群教授是一位传奇性的人物:15岁进入全国重点大学,30岁成为美国顶尖名校博士导师,领导斯坦福大学生物系规模最大实验室,获得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科研成果,现任斯坦福大学生物系教授,霍德华休斯医学院研究员。
生物通报道: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里走出来的骆利群教授是一位传奇性的人物:15岁进入全国重点大学,30岁成为美国顶尖名校博士导师,领导斯坦福大学生物系规模最大实验室,获得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科研成果,现任斯坦福大学生物系教授,霍德华休斯医学院研究员。
骆利群教授在发育神经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对于突触分枝以建立和维持神经回路领域的研究处于领先水平,其杰出成就的另外一个方面是神经追踪技术,骆利群教授改进了已沿用一百多年的经典方法,将对大脑发育研究产生极大的推动,HHMI特为此发了评论,称之为遗传学的重大进展。
近期骆利群教授研究组在中间神经元研究方面又获得了新成果,首次发现了黑腹果蝇触角叶中间神经元神经环路的复杂性和易变性,并将这一成果公布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为了更深入了解这一研究成果,生物通特采访了骆利群教授,就读者感兴趣的一些问题请教了他。
生物通:贵研究组最新研究发现了黑腹果蝇这一无脊椎动物神经环路中令人惊讶的复杂性,这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怎样的意义?
骆教授:这项研究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1) 局部中间神经元的复杂性令人惊讶,这说明触角叶能处理大量信息,超过预想;2)不同于传统观点认为无脊椎动物机体“简单”,这项研究发现这种神经连接的多变性也超乎想像。
生物通:实验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技术有哪些?最重要的技术点在哪里?
骆教授:这一研究主要利用的技术是我们十年前发展的MARCM(Mosaic Analysis with a Repressible Cell Marker)技术,这一技术可以在复杂的神经系统里标记单个神经元,而且可以改变单个神经元的基因。
这一次我们利用这一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实验:1500个单细胞标记!
生物通:中间神经元(interneuron)与嗅觉受体神经元之间存在何种关联?
骆教授:这两者存在许多关联,这还需要未来更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生物通:您在神经嗅觉等方面获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能谈一下您对于这一领域研究发展前景的看法吗?
骆教授:目前进行嗅觉研究正当时。
生物通:贵研究组是否有计划和国内实验室合作?是否接受国内学生申请?
骆教授:还没有,但是我们实验室有些学生就是来自于国内,比如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生物通:您作为一个业已成功的研究人员,期望申请加入贵研究组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骆教授:需要具备扎实的科学背景(包括生物学和物理化学),独立的思考能力,刻苦钻研,以及最重要的方面:对于事物如何运作保持高度的好奇心。
(生物通:王蕾)
原文摘要:
Diversity and wiring variability of olfactory local interneurons in the Drosophila antennal lobe
Local interneurons are essential 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by neural circuits. Here we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genetic, anatomic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analysis of local interneurons (LNs) in the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antennal lobe, the first olfactory processing center in the brain. We found LNs to be diverse in their neurotransmitter profiles, connectivity and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Analysis of >1,500 individual LNs revealed principal morphological classes characterized by coarsely stereotyped glomerular innervation patterns. Some of these morphological classes showed distinct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However, the finer-scale connectivity of an individual LN varied considerably across brains, and there was notable physiological variability within each morphological or genetic class. Finally, LN innervation required interaction with olfactory receptor neurons during development, and some individual variability also likely reflected LN–LN interactions. Our results reveal an unexpected degree of complexity and individual variation in an invertebrate neural circuit, a result that creates challenges for solving the Drosophila connectome.
作者简介:
骆利群,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1981年初中毕业后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985年,他被中科院生化所免试录取为研究生,1986年1月获郭沫若奖学金,1987年8月赴美留学,在美国Brandeis大学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6月获博士学位。
1992年9月,骆利群博士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12月起,他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研究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发育。
1987年起骆利群博士先后在《美国科学院学报》、《神经元》、《神经科学杂志》、《基因与发育》、《细胞》、《自然》等世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1997年,获得斯洛恩基金奖。2001年,他任美国《神经元》杂志副主编。2005年3月,当选美国霍华德休斯基金会(HHMI)研究员。同年9月,获得Jacob K. Javits奖。
(骆利群教授研究组,注:图片中最上排为骆利群教授,图片来源:http://www.stanford.edu/group/luolab/LabPictures.shtml)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