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中国水稻研究在“节水抗旱”方向上取得突破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0年11月08日 来源:新华网
编辑推荐: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4日发布消息说,在取得世界上首份杂交旱稻不育系并育成籼型及粳型系列组合之后,其“节水抗旱稻”的理念已获得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并成为一种新的水稻品种类型。关键的突破是,节水抗旱稻的产能潜力已与目前大面积种植的杂交稻“拉齐”,米质也趋于优良,而用水只是普通水稻的一半。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4日发布消息说,在取得世界上首份杂交旱稻不育系并育成籼型及粳型系列组合之后,其“节水抗旱稻”的理念已获得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并成为一种新的水稻品种类型。关键的突破是,节水抗旱稻的产能潜力已与目前大面积种植的杂交稻“拉齐”,米质也趋于优良,而用水只是普通水稻的一半。
据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说,中国水稻种植的现状是,水资源不富裕,中低产田的比例较高,农业面源污染较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农药、化肥的“大投入”获得高产,已是一条不可持续的路。在水稻科研上加强节水抗旱方向上的研究,是必然趋势。但传统的旱稻存在低产和米质差的瓶颈,“必须把高产优质与节水抗旱结合起来”。
据了解,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在节水抗旱稻上的研究成果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03年,以罗利军研究员为主的研究团队,育出世界上第一份杂交旱稻不育系“沪旱1A”,表明中国在全球杂交旱稻的研究中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二年,世界首例杂交旱稻组合在上海诞生。目前,籼型杂交节水抗旱稻“沪优2号”参加了国家水稻区域试验,正式通过了审定。最新育成的粳型杂交节水抗旱稻“旱优8号”,抗旱性强、产量高,米质优良,已通过上海市的品种审定。
相关专家对记者说,“培育节水抗旱稻”项目已被科技部作为“十二五”重大项目入库,国际学术界也已认可了节水抗旱稻的理念,视之为一种新的水稻品种类型。上海育成的节水抗旱稻,不仅可以节水50%以上,而且产量与目前大面积生产的杂交水稻基本持平,有的还略有超越,米质也在逐步接受市场的检验。“这是最令人振奋的一点”。
据专家估计,中国现有2亿至3亿亩沙丘、盐碱地及南方山区的旱地,如能开发一定的面积种植杂交旱稻,可年增稻谷250亿公斤以上;在10亿至15亿亩的旱地作物内,如能间种或套种一部分杂交旱稻,可年增上百亿公斤稻谷;而在传统低产及靠“天落水”种植的水稻田内,如改种高产杂交旱稻品种,又可年增稻谷约50亿公斤。“节水抗旱稻新品种的育成,对缓解水资源危机和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据悉,上海育成的节水抗旱稻已走出国门,目前在亚非12个国家进行示范推广,效果很好,品种的节水抗旱性强,增产幅度至少在20%以上。在中国国内,推广示范的面积也已接近20万亩。罗利军说,下一步,将更深入地研究节水抗旱机理,在产量、米质、抗病虫性和提高氮磷肥利用效率等方面进一步进行品种改良,同时切实做好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