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专访北大教授 解析癌症蛋白标志物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9年04月22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的研究人员在对甲胎蛋白(AFP)的生物学功能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发现AFP能特异性与细胞内凋亡信号物质caspase-3结合,阻断凋亡信号的传递,干扰AFP表达能提高肝癌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的敏感性,为肝癌的生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这一研究成果即将公布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的研究人员在对甲胎蛋白(AFP)的生物学功能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发现AFP能特异性与细胞内凋亡信号物质caspase-3结合,阻断凋亡信号的传递,干扰AFP表达能提高肝癌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的敏感性,为肝癌的生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这一研究成果即将公布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李刚教授,文章第一作者是李孟森博士(现任海南医学院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为了更深入了解这一新的研究进展,生物通特进行采访了,请教了一些读者感兴趣的问题。
生物通:AFP蛋白一直认为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作用,您这项研究有何新的发现,研究的突破点在哪里?
李博士: 这项研究发现AFP有另外的生物学功能,即AFP能与凋亡信号物质caspase-3特异性结合,抑制caspase-3的生物学活性,这样就可以阻断凋亡信号传递到细胞核,也就是通过caspase-3途径介导的凋亡信息无法诱导细胞凋亡,所以AFP对抗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等细胞因子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这项研究的突破点在于:发现AFP能与caspase-3结合并特异性抑制caspase信号途径的caspase-3的生物学活性。
生物通:实验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技术有哪些?最重要的技术点在哪里?
李博士:研究过程主要采用MTT,Western Blotting,RAN干扰技术,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的构建,免疫共沉淀技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FRET)等,其中最重要的技术是RNA干扰技术,免疫共沉淀技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FRET),这四中技术能证明AFP能与caspase-3结合。
生物通:在研究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一些技术问题,贵研究组是如何解决的?
李博士:研究过程遇到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观察AFP与caspase-3分子所结合荧光分子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我们课题组通过反复的荧光标记,确定合适的荧光抗体标记浓度和能用来分析FRET的细胞区域,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观察,特殊分析软件分析,计算两分子间的距离。
生物通:这项研究对于肝癌的生物治疗意义重大,那么应用到临床上是否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贵研究组下一步的计划有哪些?
李博士:这项研究发现AFP具有对抗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等)或者维甲酸等抗肿瘤药物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新功能,更新了传统对AFP功能的认识,通过靶向抑制AFP的表达,增加肝癌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因为AFP是肝癌细胞特异性标记物,所以对肝癌的治疗具有很强的独特性.我们课题组将用表达AFP的人肝癌细胞为研究对象,在表达AFP的肝癌细胞里导入干扰AFP表达的载体,筛选出稳定的表达细胞株,把其移植到裸鼠里,再用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或者维甲酸等抗肿瘤药物治疗,从整体水平观察干扰AFP表达后,肝癌细胞对这些药物的敏感性。
(生物通:王蕾)
附:
李刚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52年出生,1981年北京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馆长,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1996-2002年期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2项;85期间省十大科技成就奖,省优秀科技青年奖,2004年评为北京大学优秀教师,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985-1987年及1998-1999年分别在美国Michigan州立大学和Divis加州大学学习工作;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独著、主编、副主编或参编专著和教科书14部。从1976年起参加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