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三鹿奶粉致肾结石事件进展表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8年09月17日 来源:搜狐博客
编辑推荐:
三鹿集团火速展开危机公关,召开新闻发布会,称由于阜阳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失误所致。阜阳疾控中心也为此误报向三鹿集团出具了证明,并向三鹿集团和媒体公开道歉。三鹿集团请阜阳工商、卫生、消费者协会三家单位在道歉声明上盖章,把三鹿撤出“黑名单”。
劣质奶粉“黑名单”公布后第四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部等四部委便联合下发《关于“三鹿奶粉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的文件,要求各地执法部门允许三鹿奶粉正常销售。
不久,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对婴儿奶粉产品质量专项抽查结果中,三鹿集团又被列于国内30家具有健全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奶粉生产企业名单的首位。三鹿奶粉阜阳危机画上完美句号。
2008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三鹿集团“新一代婴幼儿配方奶粉研究及其配套技术的创新与集成项目”一举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报刊称,由此,中国乳业界20年来无获国家科技大奖的局面终于被打破。
2008年3月中旬,三鹿集团称接到消费者投诉,婴儿服用问题奶粉后尿液发红,有结晶现场,但声称国家有关部门进行产品检测仍未发现任何问题。
2008年3月份开始,南京大学医学院接到南京儿童医院送来的10例泌尿系统结石样本,经检验发现,结石混合成分在中国此前从未发现过,发病者均为尚在哺乳期的婴儿。
6月中旬后,三鹿集团称接获的病例增多,并且有结石婴儿开始住院治疗。三鹿方面开始自查。
7月16日,甘肃省卫生厅接某医院报告,称婴儿患肾结石病例明显增多。今年上半年该院共收治患肾结石患儿16例(不包括门诊治疗病儿),组成调查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
7月底,三鹿集团在事后供认,导致婴儿结石病的奶粉已经事实停产。
8月1日,三鹿方面得出结论:不法奶农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造成婴儿患肾结石,并立即上报,而且通过卫生部发布会召回婴幼儿奶粉的声明。8月1日查明真相后三鹿集团和政府方面为何没有及时发布消息,对此,三鹿集团没有说明。
8月27日,湖北省同济医院小儿外科副主任张文他在宣传该科医疗技术的同时,对媒体称:“我的本意是宣传科室的技术,但凭良心不能不提奶粉的事。”此后不久,全国各地陆续公开曝出“结石奶粉事件”
9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泌尿科接收一名来自甘肃岷县的“肾结石宝宝”,这是该院自6月28日以来收治的第14名不满周岁的肾结石患儿。这引起当地媒体的注意,并刊发报道,全国转载。
9月9日,《兰州晨报》刊发一则标题为《14名婴儿同患“肾结石”》的报道。报道披露,6月28日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泌尿科收治的14名来自甘肃患“肾结石”的婴儿,有着许多相同点:“都来自甘肃农村,均不满周岁,都长期食用某品牌奶粉”。
9月11日,《华商报》和《扬子晚报》多家媒体迅速跟进,甘肃、陕西、江苏等地发现数十例婴幼儿肾结石患者,他们食用了相同品牌的奶粉。
与此同时,天涯、西祠等各大论坛,在各大门户网站,关于奶粉致幼儿肾结石新闻跟帖迅速以几何数级的速度增长,众网友强烈要求有关方面公布奶粉品牌。
9月11日,事件出现升级。《东方早报》率先将矛头指向“三鹿”奶粉。报道说,“医生们注意到,这些患病婴儿在没有母乳之后,都使用了品牌为‘三鹿’的奶粉。”记者引用医生的分析说,“因为这些婴儿最主要的食品来源就是奶粉,且都是长时间使用同一品牌的奶粉,因此不排除与奶粉有直接的关系。”
9月11日上午,甘肃省卫生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对该省发现多59例婴儿泌尿结石,死亡1人,并呼吁大力推广母乳喂养,称已对甘肃省某企业生产配方奶粉进行检测,样品还在检验中。同时,江苏省卫生厅通告,今年6月以来,南京市儿童医院共收治20位婴幼儿肾结石病人。
9月11日上午10点左右,三鹿集团在接受人民网、新民网采访时称,其奶粉严格按国家标准生产,并称曾委托甘肃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三鹿奶粉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质量合格。
9月11日、12日,新华社接连播发多条稿件,追踪事件进展。下面为新华社播发系列消息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19点04分,质检总局开始调查。
19点12分,三鹿集团负责人表态配合有关部门调查。
20点56分,卫生部指出高度怀疑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21点,三鹿声明召回问题奶粉700吨。
9月12日凌晨0点,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将严查“肾结石婴儿”事件相关负责人。
此间,有专家指出,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由于其中含有大量氮元素,常被不法商贩冒充成高蛋白物质加入,以提高检测时食品中蛋白质检测数值,还能大幅度降低成本。去年,在美国发生了猫狗宠物非正常死亡事件,美国有关部门经过调查确认是宠物食品的原料受三聚氰胺污染;2007年5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在通报两家企业因其部分出口的小麦蛋白粉和大米蛋白粉中,蛋白含量不能达到合同的要求,违规添加了三聚氰胺。
9月12日上午,人民网转载一份所谓来自三鹿集团的内部文件称,三鹿奶粉事件称其中三聚氰胺系不法奶农在牛奶中掺加,政府部门已经调查和逮捕不法奶农十多人等。至此,传播口径已经发生重大逆转。
9月15日上午,河北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已有两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批捕,并公开其身份和造假事实。舆论引导被进一步从三鹿集团转向所谓“不法奶农”。发布会上,石家庄三鹿集团副总裁张振岭宣读了《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致社会各界的公开信》,就“问题奶粉”事故向社会各界人士及广大消费者表示最诚挚的道歉,并郑重声明:三鹿集团对8月6日以前生产的产品全部收回,消费者如对8月6日以后的产品有异议、不放心,也将收回。同时,三鹿集团将不惜代价积极做好患病婴幼儿的救治工作。三鹿集团的“舆论公关”已经画上圆满句号。
(根据媒体报道整理)
透过这一传播路线图,有两点值得总结的是:
1、有了互联网,小媒体也能有大作为。《兰州晨报》9月9日率先报道,搜狐9月10日凌晨2点0零7分上传了该文章。(http://news.sohu.com/20080910/n259473266.shtml?from=814e.com)
2、此后,网络和传统媒体一波又一波的互动,最终形成强大的民意和舆论潮,进一步干预事件发展,直到爆发。在互联网上,“沉默的螺旋”一部分已经不再会继续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