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usen夺08诺贝尔医学奖五步曲

【字体: 时间:2008年10月08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举世瞩目的诺贝尔10月拉开序幕,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经揭晓,揭晓结果对很多预测机构来说很意外。诺贝尔奖是发给对人类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的奖项,无论先前的热议如何,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经花落三家。生物通带你走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生涯,品一品诺奖获得者的辛酸苦辣!请关注,Hausen夺08诺贝尔奖五步曲。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德国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家,出生于1936年3月11日。200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二战期间,很多的德国青年失去理想和信仰。年轻的豪森没有加入这些青年的行列,反而孜孜不倦地开展学习研究。豪森评价自己说:“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嬉皮士”。

 

曾经 也彷徨迷茫过

豪森在波恩大学、汉堡大学及杜塞尔多夫大学学习医学,并于1960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61年,他的第一份工作是进入杜塞尔多夫大学微生物研究所担任科研助理。在杜塞尔多夫他花了三年时间在小鼠细胞中将牛痘疫苗病毒导入细胞染色体中。但是,没有获得有意义的结果,这令豪森很沮丧,尤其是当时他在杜塞尔多夫处境并不妙,其他的研究人员没有人与他有共同的研究兴趣,研究所也不关注他所研究的项目。这让豪森感到孤独,在这里的三年他从事这些研究感到比较费劲,因为他没有接受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因此,他开始学习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课程。在杜塞尔多夫大学豪森日益孤独,思考了很久后他决定离开杜塞尔多夫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转机 

正在此时,影响豪森一生的时刻到了,美国费城大学医学院致信杜塞尔多夫微生物研究所,希望招一个德国青年去美国从事病毒研究。当所里把这信息传达给豪森好,他毫不犹豫的接受了费城大学的邀请,来到美国费城的儿童医院病毒实验室工作。

 

在病毒实验室他遇到了著名的病毒学专家:Werner Henleand 和他的妻子 Gertrude Henle。两位著名的病毒学家主要研究EB病毒,在两位病毒学家的谆谆教导下,豪森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实验室技能和知识。他们的研究发现,EB病毒能影响宿主细胞的染色体基因组,豪森对此十分着迷,这是影响豪森学术生涯的重要moment,豪森对病毒的研究兴趣从此开始。

 

Henles认为EB病毒持续感染期间只感染少量的病毒,而豪森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EB病毒能感染所有的Burkitt淋巴细胞,但是只在少数的细胞中能被激活。

 

在费城待了3年后,豪森回到德国,成为维尔茨堡大学教授,并在病毒学研究所工作,开始拥有自己的实验室。豪森也开始在实验室通过科学试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在自己的实验室里,豪森证实EB病毒能将DNA重组到宿主肿瘤细胞里,并且证实上皮癌和鼻咽癌细胞中存在EB病毒感染。

 

20世纪60年代末,豪森名声鹊起。先前的研究认为宫颈癌是由性传播单纯疱疹病毒所致,豪森对这一理论产生质疑。

 

坚持

1972年,他执教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开始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其他病毒与宫颈癌间的关联。直到,1976年首次提出,HPV是致宫颈癌的病原体。20多年间,豪森一直研究宫颈癌与HPV的关系,他发现HPV有多种血清型,他鼓励学生不要总是以动物模型来研究疾病,要多从临床上研究。

 

当时,美国对致癌性病毒的研究多集中在逆转录病毒的研究上。比如说,白血病病毒。极少有人关注DNA病毒与癌症间的关系。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豪森一直坚持研究。

 

陷入低谷

1974年,豪森在佛罗里达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在他报告研究结果前(他的观点是,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诱因)一名来自芝加哥的学者在会议上报告称,在宫颈癌的组织中发现存在40%的单纯疱疹。因此,当豪森提出自己的见解时,听众都投以质疑的目光。

 

凤凰涅槃

 

1977年在弗莱堡大学执教,豪森带领的研究小组终于在癌组织中分离到多种HPV,先前研究比较透彻的HPV6在癌组织中被发现,后来一直分离HPV6使得研究陷入瓶颈。研究小组开始认为有多种HPV类型,后来相继分离获得HPV11、HPV16、HPV18证实了豪森的论断。

 

慢慢的,科学家开始获得宫颈癌与HPV间关联的主要证据。到1984年,有制药公司开始看好豪森的研究成果,开始研发HPV疫苗。2006年HPV疫苗在成为世界上首个癌症疫苗。

 

从1983年到2003年,豪森担任德国癌症研究中心主席。2003年3月,正式退休。他也是国际癌症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的主编。

 

主要科学贡献

豪森于1970年代研究人类乳突病毒很可能会是子宫颈癌的成因,经深入且细密、锲而不舍的研究,终证实两者间的直接关连性,让病毒会是癌症成因,成为医科学中新的学术理论。

 

所获奖项

Robert Koch Prize in 1975

Charles S. Mott Prize in 1986

Paul-Ehrlich-und-Ludwig-Darmstaedter-Preis in 1994

Virchow Medal from the University of Wurzburg in 2000

San Marino Prize for Medicine in 2002

Great Cross of Merit in 2004

William B. Coley Award for Distinguished Research in Basic and Tumor Immunology in 2006 (with Ian Frazer)

Gairdner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 Award in 2008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in 2008

 

(生物通 张欢)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