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科学》最新基因组测序结果解开毛发秘密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7年09月29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现在毛发又有了新用途:一项由芬兰哥本哈根大学,美国宾州大学,俄国科学院,英国纽约大学等多国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测序了13只西伯利亚长毛猛犸(Mammuthus primigenius)的毛发DNA,从而让我们能更多的了解猛犸的死亡之谜,以及欧洲及其它地区的人种混和成分,而且这种测序方法将来也有可能用于政府犯罪调查。
生物通报道:从历史上来说,毛发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意义,在人类历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比如说希腊传说里的大力士参孙(Samson),曾“赤手撕碎一只狮子如同撕碎一只小羊羔”。这个大力士却也有其致命的弱点:他的头发是他力量的源泉,后来被人剃去了头发,失去了力量。
现在毛发又有了新用途:一项由芬兰哥本哈根大学,美国宾州大学,俄国科学院,英国纽约大学等多国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测序了13只西伯利亚长毛猛犸(Mammuthus primigenius)的毛发DNA,从而让我们能更多的了解猛犸的死亡之谜,以及欧洲及其它地区的人种混和成分,而且这种测序方法将来也有可能用于政府犯罪调查。
原文摘要:
Science 28 September 2007:
Vol. 317. no. 5846, pp. 1927 - 1930 DOI: 10.1126/science.1146971
Whole-Genome Shotgun Sequencing of Mitochondria from Ancient Hair Shafts 【Abstract】
猛犸象最早出现在400万年前的非洲大陆上,披毛猛犸象则主要生活在西伯利亚。冰川期的岩洞壁画中绘有这种庞然大物,它肩高3.4米,重达7吨,其模拟图见下。
在2006年的一篇刊于《自然》封面的文章重构了古代猛犸象的线粒体基因组,研究人员从仅仅200毫克骨骼开始,采用了一种重叠聚合酶链式反应(overlapp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通过对小片段的拼接,生成了披毛猛犸象的完整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总共有超过16,000个碱基。通过构建分子进化树,该序列解决了关于猛犸象发展史的一个长期争论,表明猛犸象与亚洲象的亲缘关系要比与非洲象更近。
在最新发表的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的是全基因组鸟枪法——先将DNA标本破坏成碎片,然后通过计算机程序使其重新聚合,利用这种研究人员拼凑了猛犸完整的线粒体DNA序列。之前已有科学家对猛犸进行过基因测序。不过此次针对十个个体的测序规模要更大,它令已经测定线粒体基因组的灭绝动物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多,大大丰富了灭绝动物的遗传数据库。
古老的DNA在毛发中能比较好地保存下来,而且在寒冷的地方相对容易地找到,但是比较容易被污染,文章作者Thomas Gilbert认为,毛发可能成为比骨骼更好的细胞线粒体DNA的来源。通常情况下,毛发没有骨骼保存得完好。所以一般认为,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后,毛发中的DNA已经丧失殆尽。而此次研究给出了相反的证据。实验所用毛发中的DNA降解速率比人们想的要慢得多,与远古骨DNA1.7%的有害降解速率相比,这些毛发DNA的有害降解速率只有0.24%,研究人员表示,这可能是由毛发水含量较低造成的。
(生物通:万纹)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