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竺院士2007年发表新文章3篇

【字体: 时间:2007年02月16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陈竺院士是我国科学院副院长,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其主要的研究方面之一是人类白血病研究,对阐明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提出的白血病“靶向治疗”观点,为肿瘤的选择性分化、凋亡治疗开辟了全新的道路,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国立癌症研究院杂志(JNCI)》等杂志曾多次予以报道。

  

生物通报道:陈竺院士是我国科学院副院长,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其主要的研究方面之一是人类白血病研究,对阐明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提出的白血病“靶向治疗”观点,为肿瘤的选择性分化、凋亡治疗开辟了全新的道路,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国立癌症研究院杂志(JNCI)》等杂志曾多次予以报道。

2007年在各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了三篇与此相关的文章:

陈竺院士与陈赛娟院士最新发表《Blood》文章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Medical Genomics),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Shanghai Center for Systems Biomedicine),以及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白血病相关蛋白EEN(extra eleven nineteen,EEN) 基因的基因组结构特征,为进一步揭示白血病致病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新鲜出炉(1月15日)的《Blood》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执行所长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赛娟院士,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主任陈竺院士。

EEN(extra eleven nineteen)是一个新的人类急性白血病相关基因,在之前的研究中,刘盂珉等人与其它实验室合作,在一例儿童急性髓性血病中,克隆了一个与hrx基因融合的新基因,命名为EEN,并应用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将该基因定位于染色体l9pl3上。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进一步解析了EEN基因的包括5’调控区域与转录起始位点(transcription start site,TSS)在内的基因组结构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细胞转录激活因子Sp1可以结合在EEN启动子的guanine-cytosine (GC)–stretch上,而且对于正常EEN的表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白血病相关融合蛋白AML1-ETO可以通过一个AML1结合位点异常反式激活(transactivate)EEN基因。众所周知,过量表达的EEN表现出致瘤特性(oncogenic properties),比如NIH3T3细胞的潜在转换性,刺激细胞增殖,以及增加转录因子AP-11de活性。

除此之外,鼠科造血EEN基因的逆转录转导(Retroviral transduction)也会引起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与增殖。进一步的RNAi实验表明EEN的下调(down-regulation)会抑制Kasumi-1和HL60细胞的生长。这些实验结果表明EEN也许是一种与MLL或 AML1转位有关的AML(急性髓系白血病)两种主要类型的常见靶标,EEN的过量表达也在白血病发生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另外近期研究人员也发现了琢-连结蛋白基因(alpha-catenin)可能就是白血病抑制基因,这一由中国科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廷析以及上海交大等联合完成的研究成果深度解析了髓细胞(myeloid cell)转换过程中5号染色体长臂(Chromosome 5q)缺失α-catenin基因(CTNNA1)的表观抑制作用,为了解基因与疾病之间关系,以及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一种白血病前期失序症)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治疗提供了重要资料。

陈竺院士等三位院士最新文章发现癌症潜在药物

靶向AML1-ETO原癌蛋白激活细胞凋亡途经治疗白血病,这说明这是一种治疗白血病的潜在药物,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陈竺院士,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孙汉董院士和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执行所长的陈赛娟院士。

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高等植物、真菌、微生物、昆虫以及海洋生物,均有萜类成分存在。萜类化合物是中草药中一类比较重要的化合物,已经发现很多萜类化合物是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同时它们也是一类重要的天然香料,是化妆品工业和食品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之前的研究发现从唇形科草本植物提取的萜类化合物具有强有力的抗肿瘤活性,同时这些化合物的毒副作用较低。

在这一研究中,研究人员将Eriocalyxin B(EriB)--一种从疏花毛萼香茶菜(Isodon eriocalyx)植物中提取的萜类化合物,分别在人类白血病/淋巴瘤细胞和小鼠血癌细胞模型中进行了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系Kasumi-1对EriB最为敏感,能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凋亡,伴随着Bcl-2/Bcl-XL的下调、线粒体不稳定和caspase-3的活化。与caspase-3的活化的同时,AML1-ETO 原癌蛋白降解。EriB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过阻止NF- B的核定位、I B 的清除和通过下调ERK1/2的磷酸化和AP-1的激活阻扰MAPK 途经介导的细胞凋亡。

在没有影响造血干细胞正常分化的情况下,EriB能有效地作用于初级白血病母细胞,并导致AML1-ETO原癌蛋白的降解,在小鼠白血病细胞模型中,EriB显著的延长了实验小鼠的寿命和减小异种移植肿瘤的大小。从这些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EriB有可能是一种通过靶向AML1-ETO原癌蛋白激活细胞凋亡途经治疗白血病的潜在药物。 
陈竺院士最新《PNAS》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芝加哥大学生态进化与人类遗传学系,中国国家人类基因组上海研究中心(Chinese National Human Genome Center at Shanghai,CHGC),芬兰哥本哈根大学(University of Copenhagen),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中山大学进化与基因组研究国际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Evolutionary and Genomic Studies)的研究人员通过对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等几种相近的果蝇进行419个基因测序,从基因组水平探讨了适应性进化(adaptive evolution),并进一步在此水平上讨论了相关理论和数据。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

这一研究的通讯作者的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的陈竺教授,以及中山大学****吴仲义教授。

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变化,或一个群体长期的遗传组成上的变化。其中的核心就是适应进化机制和选择作用(selection),其中适应性进化(adaptive evolution)即指生物在分支发展过程中,局部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以适应特殊的环境,比如说为什么不同物种存在于各自特定的区域?这就是一个涉及到区域性或全球性的生物适应问题。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小型蝇类,喜在腐烂水果及发酵物附近飞舞。它的特点是生活周期短(约15天),突变性状多,唾腺染色体大且有特定的横纹,加上容易在室内饲养,所以是进行遗传学实验研究的好材料。摩尔根等人就是从研究黑腹果蝇中发现了“伴性遗传”、“连锁与互换”等现象和规律,从而发展了染色体遗传学说的。

以黑腹果蝇以及其进化上相近的果蝇种类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员针对基因水平上适应性进化的宽度展开了研究。通过对24系419个基因进行测序,他们发现:

(i)正常重组区域中大约10%的位点比预期的沉默位点多态性少得多,这说明有selective sweeps;

(ii)多态性水平与非同义分歧(nonsynonymous divergence)成负相关关系,因此即使在严格的中性(neutrality)条件下,果蝇物种之间氨基酸与沉默核苷变化的比率(A:S)要比通过基因组数据得到的A:S比率高25-40%;

(iii)观察得到的物种(419个locus)之间A/S比率是28.9%,这比neutral expectation高;

(iv)这种适应性进化的信号只有在正常重组区域才可以观察到。

从这些得到的研究数据中,研究人员在基因组水平上探讨了适应性进化解释的相关理论和数据,为进一步了解适应性进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生物通:张迪)

附:
陈竺 



陈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艺术、科学和人文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

1953年生于上海,1981年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际科学院协作组织主席,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常务委员,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遗传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遗传学会人类遗传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计划生物与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意大利热那亚大学名誉教授,国际血友病联盟成员,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顾问委员会成员。

陈竺教授在人类白血病的研究中,对阐明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提出的白血病“靶向治疗”观点,为肿瘤的选择性分化、凋亡治疗开辟了全新的道路,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国立癌症研究院杂志(JNCI)》等杂志曾多次予以报道。

1994年以来,在继续深入白血病研究同时,陈竺教授参与我国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的运筹、组织和管理工作,建立了初具规模的人类基因组研究技术体系,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基因组研究中心—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领导展开了人类基因组DNA和cDNA的大规模测序,取得了多项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他还积极推动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在他的指导下,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组建了上海申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南方基因有限公司,并将部分研究成果以技术转让形式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这方面工作同样得到了《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等的高度评价。

陈竺教授在国际著名刊物如《PNAS》、《BMBOJ》、《J Exp Med》、《JCI》、《Blood》、《Am J Hum Genet》、《Oncogene》、《Leukemia》等以及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据SCI统计被引用约4000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1993年三等奖、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奖、1997年法国全国抗癌联盟卢瓦兹奖、1998年度“求是”基金青年科学家奖、1999年****成就奖一等奖、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卫生部、国家教委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 1997年和2002年)等多个奖项。2002年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骑士荣誉勋章”。2003年当选国际科学院协作组织主席。 

“****”教授风采:吴仲义 


  中山大学****讲座教授。聘任岗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 

  吴仲义教授1976年于台湾东海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2年在加拿大British Columbia大学获居群遗传学博士之后先后在美国Wisconsin大学、美国Rochester大学从事遗传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自1998年以来任芝加哥大学生态学与进化系主任、分子遗传学教授。长期以来,吴教授十分热心国内进化生物学的发展,为促进中美国际学术交流,培养我国在进化生物学方面的人才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与我校徐安龙和施苏华等教授已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2003年他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2005年3月受聘为教育部****讲座教授。 

  吴教授长期从事生物学、遗传学、群体遗传学、进化基因组学和物种形成的研究,多年来一直围绕“物种形成”和“自然选择”这两个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有重大创新意义的研究工作。同时他在自私遗传因子、分子钟、X染色体退化、进化基因组学领域的研究亦取得了独创性的研究成果。他的文章大量发表在《Nature》、《Sicence》、《Cell》、《Nature Review Gnetics》和PNAS等国际顶尖刊物上,并有2300多次的引用率,已成为国际上在此领域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之一。 

  吴仲义教授在理论和实验上涉及的深度和广度使他在芝加哥大学生态学与进化系从经典到分子研究时代转型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使他能成功地领导该系成为本领域中目前国际上水平最高的学术重镇。吴仲义教授领导的实验室是第一个在遗传实验的基础上把物种形成研究带入分子层次的研究室,也是第一个引入尖端基因取代技术来解答最经典的生态学问题的实验室。他在应用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生物进化过程的新领域中完成了系列开创性的、为同行引为经典的卓越工作。在其“由基因观点看物种形成”的综述中,探讨了理论观念上的革新,他强调分子层次的分析将继续在物种形成研究中引出新问题及新理念,该观点在同一期刊上引发了10篇评述。这些观念上的进步已经为运用基因组学来检测和发展物种形成理论开辟了新的途径。在分子进化研究方面,他最先阐述了性选择的普遍性,进而归纳了该趋势并以充分的数据分析来证明自然选择的广泛性。他以果蝇等模式生物为材料,引入基因现代技术,用实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了适应性演化、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及这三者间的相互关系,证明了基因突变的普遍性、不均衡性和自然选择的重要性,大大丰富了达尔文的进化论。    

  吴仲义教授被认为“毫无疑问是目前在国外从事生物系统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的华人中的前沿学者,是目前国际进化生物学领域的中生代代表人物,是当前分子进化领域的著名学者和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去年,他在异常激烈的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遴选中,力拔头筹,以全票通过当选。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