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哈医大实现高效培养神经干细胞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7年12月12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干细胞研究无疑是2007年最热门的研究领域,并且来自国内外的科研人员在干细胞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多想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来自科学时报的消息,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科研人员利用小神经球传代方法在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可在10个月时间内传代25代,从单一的细胞扩增至10万个细胞。目前,这一方法已在哈医大卫生部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普遍应用,并已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生物通综合:干细胞研究无疑是2007年最热门的研究领域,并且来自国内外的科研人员在干细胞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多想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来自科学时报的消息,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科研人员利用小神经球传代方法在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可在10个月时间内传代25代,从单一的细胞扩增至10万个细胞。目前,这一方法已在哈医大卫生部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普遍应用,并已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临床上,脊髓损伤后的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对伤者而言脊髓损伤的破坏性是严重和持久的。目前,很多学者对发育的干细胞培养和应用潜力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因为这些细胞可以提供神经元,神经元细胞作为再生轴突的靶点,能促进神经环路的重建。
哈医大神经外科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还成功建立了神经干细胞小神经球脊髓断端多点移植技术,利用神经球移植到大鼠横切的脊髓断端,观察截瘫恢复情况。研究发现,小神经球脊髓移植大鼠在体外和受伤大鼠脊髓内诱导分化的神经元,显著高于传统的神经干细胞悬液移植法,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加。应用神经示踪技术,证实受伤大鼠脊髓皮质脊髓束再生,并和远端神经元之间建立了突触联系。与之相一致的是,脊髓损伤后截瘫大鼠后肢运动功能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课题组还进一步明确了神经干细胞对脊髓损伤的修复机制。这些机制主要包括:促进受伤神经元轴突的再生延长和再髓鞘化,以及脊髓损伤后神经环路的重建;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人胚神经干细胞对脊髓损伤存在与先前研究不同的修复机制,即神经干细胞在移植治疗脊髓疾病时,除了细胞替代效果外,还可通过营养支持,即细胞基质的作用,促进神经环路的再通。
脊髓损伤常常导致严重的残障。世界上脊髓损伤瘫痪病人有上千万,我国亦逾百万。据统计美国每年新增1万多伤病员,我国仅北京地区脊髓损伤发生率就有约800人/年,已成为高发伤病之一。
梁鹏,男,1972年出生,1998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获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