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北大黄晓军教授突破一项造血干细胞移植难题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7年01月09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2007年伊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报告了一个好消息:困扰造血干细胞移植多年的供者来源问题得到解决——以往需要供者与受者的六个位点全部相合才能够移植,这一直是限制造血干细胞移植广泛应用的瓶颈。如今,该院血液病研究所已建立了“HLA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体系”,从配型、抗排斥、抗感染、复发等诸环节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使位点部分不合者也获得治疗机会。这将使更多病人受益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同时标志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创新性研究目前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生物通综合:健康报消息,2007年伊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报告了一个好消息:困扰造血干细胞移植多年的供者来源问题得到解决——以往需要供者与受者的六个位点全部相合才能够移植,这一直是限制造血干细胞移植广泛应用的瓶颈。如今,该院血液病研究所已建立了“HLA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体系”,从配型、抗排斥、抗感染、复发等诸环节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使位点部分不合者也获得治疗机会。这将使更多病人受益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同时标志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创新性研究目前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血液恶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其前提是找到合适的供者。几十年来,供者来源困难一直是限制本项技术广泛应用的技术瓶颈。为此,全世界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者致力于从多方面、多层次解决此问题。
对无合适HLA相合同胞的病人,HLA相合的非血缘关系志愿供髓者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另一选择。在非血缘志愿者骨髓库中能否寻找到HLA相合的非血缘志愿供者,与以下几点有关:1.志愿供髓库的大小,志愿库越大,可能性越大。2.受者HLA单倍体表型,例如一个约10万人的志愿者库,人群常见HLA单倍体表型受者,找到合适供者的可能性为90%,而人群少见表型受者,找到合适供者的可能性不到10%。3.病人的原发病情况: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病人一般情况好,有充分的时间找寻无关供者,因而找到的机会,高于急性白血病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人。脐带血(cordbloo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另一个选择。同骨髓移植(BMT)相比,CBT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较低,但造血恢复较慢。脐血移植虽病例逐年增多,但病例主要集中于儿童。
传统的移植技术要求供者与受者的HLA必须完全相合,否则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排斥率均较高,总生存率极低。
为解决HLA不合的移植,国外多采用体外去T技术,早期的临床结果不甚令人满意,去T后的移植相关死亡率高达70%。近年来,我国在HLA不合移植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我所迄今采用新的配型不合技术体系,完成HLA不合移植300多例,总体生存率达到60%~70%,标危病人达到80%,高危病人50%,总体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40%左右,Ⅲ~Ⅳ度移植物抗宿主病仅10%左右。
同非血缘骨髓/脐带血相比,采用GIAC技术体系进行HLA不合移植具有供者来源更加广泛、成本低、更强的可操作性等优势。
黄晓军教授简介:
黄晓军教授不仅注重实践,也重视相关实验基础的理论研究。他先后承担、参与了“973”、“863”等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2001~2002年完成了卫生部课题《rhG-CSF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功能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2001年中标“985”青年基金《血液恶性肿瘤异基因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教育部博士点科研基金《体内应用细胞因子降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实验研究》等课题,先后在国内外著名杂志《BLOOD》、《Leukemia》、《Medical Oncology》、《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并参与了十余本大型著作的编写。
在完成繁重的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同时,他也重视教学工作,注重医学后备力量的培养,在百忙之中先后承担起多项教学任务。除了完成规定教学课程的传授外,每次讲课都会为学生准备大量的精彩内容,将个人的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对于临床实践课程,他更要准备丰富的临床病例,注重采用启发式教育,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从一个临床医生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以适应未来的医疗工作。黄晓军不仅重视本单位人才梯队的培养,而且为全国各地输送了数以百计的高、中级业务骨干,大大推动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在全国的发展,体现出了一个学者的风度与责任。(生物通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