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高校不要一味向"211""985"方向发展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7年01月3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针对一些高校发展趋同化的势头,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今天表示,高校不要一味地朝着“211工程”、“985工程”等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或者只考虑怎么样把学校升格、升级,而忽视了人才培养。
生物通综合:中国青年报一篇文章指出,针对一些高校发展趋同化的势头,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今天表示,高校不要一味地朝着“211工程”、“985工程”等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或者只考虑怎么样把学校升格、升级,而忽视了人才培养。
目前,国内高校存在着趋同化的倾向,很多高校发展目标趋同,学科结构也趋同。比如说,很多学校都提出要办一流大学,而这个一流在很多学校看来就是综合性大学,于是,一些实力不是很强的地方院校也向着“大而全”方向发展,甚至不少很有特色的单科大学纷纷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专业,尽量使自己的学科门类齐全。
张尧学分析认为,指挥棒的导向作用、社会对高等学校的要求以及高校本身的一些问题都构成了让高校发展趋同的原因。
张尧学建议,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多方面入手。第一,要调整管理模式,或者说改革指挥棒。要尽量做到分类指导,准确定位,办出特色。
第二,社会要转变观念。比如说考生及家长在填报高志愿时,可以填报不同特色和不同类型的学校。不一定所有的考生都要挤到综合性大学里面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兴趣,要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好、能力和发展目标准选定适合自己的学校。
第三,高校本身要根据学校的文化特色、长期积累和师资等各方面的因素去考虑学校的特色,去办好大学。
张尧学说,我们办大学首先是为了培养人而办大学,是为了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办大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是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性的学院、特色比较强的大学或者是综合性大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都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什么是“211工程”?
“211工程”自1990年开始酝酿。1990年 6月,国家教委在制定全国教育事业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时,即研究了在“八五”期间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高校的问题。当时提出在二到三个五年计划内,有计划地重点投资建成30所左右的重点大学。后考虑到要形成一批行业带头学校,经过多次研究,确定了到2000年前后,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为100所左右,并要求将此事当作面向“21世纪”的大事来抓。这项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措施开始简称为“211计划”,后来确定为“211工程”。
1991年4月,重点办好一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点被列入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
1991年12月,国家教委会同有关部门就“211工程”问题向国务院和有关领导做了专门报告。1992年 8月 26日,国务院第 111次常务会议纪要明确提出:“会议原则同意教委和有关部门提出的要面向21世纪,重点办好一批(100所)高等院校的'211工程'规划意见。”
1992年10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由江泽民同志主持,讨论了《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纲要》(草案)。常委们认为,“纲要”提出要办好100所重点大学,这很重要,把这些学校办好可以把整个高等学校带动起来。
1993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文件中明确了“211工程”的建设目标。
1993年2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明确指出:“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办好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
1993年7月,国家教委发出《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决定设置“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1994年5月开始启动部门预审。
什么是“985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