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艾滋病研究获重大突破

【字体: 时间:2007年01月16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在近日举行的东方科技论坛上,复旦大学药学院教授唐赟透露,运用“计算生物学”,其项目组已模拟出“IN”的结构模型,在该研究基础上将有望进一步设计出“IN”的抑制药物。这种名为“IN”的酶是催化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基因的祸源之一,能否有效将其抑制直接关系到病情发展。   

  

生物通报道:来自复旦大学的消息,在近日举行的东方科技论坛上,复旦大学药学院教授唐赟透露,运用“计算生物学”,其项目组已模拟出“IN”的结构模型,在该研究基础上将有望进一步设计出“IN”的抑制药物。这种名为“IN”的是催化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基因的祸源之一,能否有效将其抑制直接关系到病情发展。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已发现两种HIV(艾滋病毒):HIV-1HIV-2。其中HIV-1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引起全世界AIDS流行的病原,目前HIV研究也以HIV-1为主。      
  

  “IN”全名为HIV-1整合酶,负责将HIV-1整合进入人体,如何抑制它将是治疗艾滋病的重要课题。而想要抑制它则必须先了解其完整结构。
  

  据唐赟介绍,通过“计算生物学”中分子模拟的方法,其得到了“IN”全长蛋白质及其病毒和人类DNA形成复合物的结构模型。这些结构模型能够展示出“IN”是如何与艾滋病毒还有人类DNA进行相互作用的。唐赟表示,在“IN”结构的研究基础上,科学家们有望进一步设计出新的抗艾药物。由于“IN”是HIV的整合酶,所以未来该药物将被称为HIV整合酶抑制剂。

唐赟,男,19687月生,湖南衡阳县人。1996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610月起出国留学,20045月底回国,任复旦大学药学院教授。20049月进入华东理工大学工作,参与药学院的筹建与建设。现任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教授、分子模拟与设计中心主任,同时继续担任复旦大学药学院教授。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IN||艾滋病毒|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