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科技部:强化制度建设防治学术腐败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6年06月19日 来源:中国科技网
编辑推荐:
建立评价监委 健全违规档案 推行问效问责 拒绝“跑部钱进”
本报北京6月18日电 浮夸不实、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这些不端行为严重影响了学术风气,治理学术腐败成为科技界亟待解决的问题。科技部新闻发言人尚勇副部长今天表示,“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将从公开立项程序、完善评审专家机制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加大现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力度,从源头上彻底根治学术不端行为,优化创新环境。
据介绍,为防止科技管理中可能产生的腐败和不良行政行为,科技部加强源头治理,确保立项公开、公正、透明。目前,国家科技项目已经实现了网上申报,下一步逐步实现网上评审,推行网上公示制度。“提高科技计划管理的透明度,目的是拒绝‘跑部钱进’,避免人情因素,铲除滋生学术腐败的土壤。”尚勇说。
一篇论文拆成几篇发表,“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成果满天飞。对此类现象,不少科技人员提出,项目评审中存在重形式走过场、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等不良风气和短期行为。
“评价体系是科技活动的风向标。为了纠正不科学的导向,科技部出台了新的科技评价办法,力戒学术浮躁浮夸。”尚勇说,已试行的《科学技术评价办法》不仅实行分类评价,还强调项目评审不得以数量代替质量。在科技计划管理上,创造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已成为国家科技计划评审的主要依据;对于基础研究,不单纯以SCI(国际科学论文指数)论文数量为评价标准,注重论文的质量,特别是强调论文引用率方面的指标及对学科发展的影响,有条件的引入国际同行评价;国家科技管理部门不再组织成果鉴定,避免滥用不切实际的评语,坚决抵制和反对虚假的、形式主义的评审活动。
在一些科技评价活动中存在着重人情拉关系等现象,造成不正当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科技创新。“针对原有的评审专家机制存在的专家评议制和信誉制度不够完善,影响了评价工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等问题,科技部将进一步完善专家评审机制。”据尚勇介绍,“十一五”期间,将建立统一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咨询、评审和验收专家库,扩大战略专家和一线专家参与的比例。通过专家库随机抽取制、定期轮换制、涉嫌回避制和专家信誉制等措施,避免人情项目和专家小圈子对评审、评价活动的直接干预。
此外,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建立信用管理数据库,对各相关机构、主要承担单位和责任人、评审专家等进行信用记录和信用评价,并将其信用状况作为选聘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尚勇透露,科技部还将建立科学技术评价监督委员会,健全评价机构和评价专家的违规和失误记录档案,完善专家参与管理机制。
随着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加强经费监管势在必行。科技部根据不同类别科研活动的特点和科研管理的规律,严格经费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科技部将成立科技经费监管中心,加强内部审计。”尚勇说,科技部重视科技经费监管,开展专项审计,规范科技资金运行。自2004年开始,每年委托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大范围的科技经费专项审计工作,涉及科技部归口管理的所有计划和专项,审计资金约150亿元。
针对过去个别领域重投入、轻产出,重立项、轻验收等问题,科技部还通过有关制度文件明确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决策、咨询、管理、实施等各主体的职责和权限,强化项目责任制,推行问效问责制度,对计划项目目标完成不力或管理不善者追究相应的责任。
“根治学术腐败、学术不端行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尚勇在强调制度建设防治学术腐败的同时,要求科技人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诚信意识,加强思想道德自律,净化学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