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优秀候选论文]组蛋白变体及组蛋白替换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6年05月15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候选论文:组蛋白变体及组蛋白替换 遗传 2006.4 Vol 28, No.4 493-500
文章摘要:
组蛋白作为核小体的基本组分,是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必需的。对于不同状态的染色质,核小体中会组装入相应的组蛋白变体,并且各种组蛋白变体的尾部也能发生多种修饰。这些变体通过改变核小体的空间构象和稳定性,决定基因转录的激活或沉默,DNA的修复,染色体的异染色化等。在组蛋白替换过程中,组蛋白变体是通过相应的染色质重构复合物组装入核小体,不同的变体有着不同的组装途径。对组蛋白变体的研究是近年来表观遗传学新的研究热点,也是对“组蛋白密码”的新的诠释。并且,组蛋白替换揭示了DNA-组蛋白相互作用变化的一种新的机制。[投本文一票]
新概念:
组蛋白变体:组蛋白变体是相对于染色体中常规的组蛋白而言,为特殊状态的染色体所需的组蛋白的类型。染色体的构型依赖于组蛋白不同的组蛋白变体,能使染色体形成不同的构型。
组蛋白的共价修饰:组蛋白的共价修饰能改变组蛋白的电荷,创造新的蛋白结合位点,促进转录因子或染色体重构复合物的结合,为组蛋白变体的替换创造条件。
组蛋白替换:核小体是动态的,组蛋白的替换不仅包括常规的组蛋白与组蛋白变体间的替换,还包括变体之间
的替换。修饰状态不同的同种组蛋白的替换,这些过程是由相应的染色质重构复合物来替换的。
前景展望:
对组蛋白变体的研究是表观遗传学新的研究热点,它是对组蛋白密码(现在指组蛋白修饰)的新的诠释。相对于已被广泛认可的改变DNA—组蛋白相互作用的机制:ATP依赖的染色体重构作用以及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组蛋白的替换对于核小体结构改变作用正逐步显现出它的重要性。
人物选介:
1956年6月生,198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遗传学业,并获硕士学位,现为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鱼类细胞遗传学和鱼类遗传育种学研究。对我国鱼类的核型染色体分带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了中国鲤科鱼类的多倍化途径,并采用细胞分类学和细胞系统学的分析方法,对我国的亚科鱼类该型特征、进化方式和系统演化等提出了新的见解;在鱼类染色分带研究中,改进和完整了Ag-NOR带型和Brdll--复制带型。在《遗传学报》、《动物学报》、《水生生物学报》等学术性刊物上,发表研究论著和综述专论20余篇,其中1篇获湖北省1985年度自然学优秀论文二等奖。硕士论文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被认为到国外同类研究的博士水平,美、苏、日等16个国家的学者来索取。核型研究的大部分结果已收入余先觉教授等学者编著的《中国淡水鱼类染色体图册》一书。198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中科院水生所从事鱼类遗传育种生物技术研究。三年来,在高中级人员的指导和协同下,先后从事银鲫及异育银鲫繁殖机制及生物学效应机理的研究,在国内首次采用静水压休克诱导产生了100%的三倍体水晶彩鲫和部分四倍体水晶彩鲫,使观赏鱼新品种培育研究始进入开发阶段,显示出经济效益和出口创汇潜力;在鲢鱼杂交育种研究中,发现鱼类远缘杂交的亲和性与母本物种的遗传特征密切相关,首次认识到鱼类天然多倍体物种可能具有一些不同于普通二倍体物种的发育途径,并采用杂交和基因组操作配套的技术路线,向鲢鱼中导入了外源基因组。桂建芳工作认真负责,有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