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2006高校热点人物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6年12月13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科学时报盘点出了2006年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人物这些人中有知名学者,也有从教几十年的教授,有在读大学生,还有不在教育领域却对教育格外关注的商界精英,他们有的以其观点引起人们关注,有的以事迹引发人们思考,有的则以另类的举动为注重传统的教育界带来一些新鲜与活力。
生物通综合:近日,科学时报盘点出了2006年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人物这些人中有知名学者,也有从教几十年的教授,有在读大学生,还有不在教育领域却对教育格外关注的商界精英,他们有的以其观点引起人们关注,有的以事迹引发人们思考,有的则以另类的举动为注重传统的教育界带来一些新鲜与活力。
入选理由:批评北京大学引进的海外人才“大部分是假的”,因此与北大展开长达几个月的论争。
他是当今最著名的国际数学大师之一,25岁即成为斯坦福大学教授,曾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茨奖,是迄今为止获得该奖的唯一华人。他热心于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先后在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成立了数学研究中心。邀请霍金来华讲学也是他一手促成。他也多次公开抨击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病,比如批评高考制度、质疑中国的基础教育等,彰显了知识分子的道义责任。他说:“我一生最大的愿望是帮助中国强大起来。”
继前几年坦陈国内科研教育领域诸多弊端之后,今年7月,他又语出惊人:北京大学引进海外人才“大部分是假的”、北大是以虚假的“引进全职教授”骗取国家数以亿计的教研经费。继而与北大展开了长达几个月的“丘-北之争”。
易中天
入选理由:在央视《百家讲坛》评述三国,引发三国热,被誉为“学术超男”,著作《品三国》首印55万册。
这位厦门大学教授今年的人气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如日中天”,借助央视《百家讲坛》的平台,他以独具个人特色的讲课方式获得大众追捧,根据他的讲座结集而成的《品三国》在图书出版界也引起剧烈震荡,尚未问世就创下令人瞠目的印数和天价版税。他展现了一个学者把知识的传播效果发挥到极致的可能程度。媒体称其为“学术超男”。
孟二冬
入选理由:淡泊名利,为教育事业献身,远赴新疆支教,倒在讲台上。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撰写了《中国诗学通论》(合著)、《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千古传世美文》等400多万字的专著。并历时七年,完成了100多万字的《〈登科记考〉补正》,得到了国内文学界和史学界的高度评价。
2004年3月,为支援新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孟二冬主动要求参加北京大学对口支援新疆石河子大学的教学工作。到石河子大学的第二周,他出现了严重的嗓子喑哑症状。医生作出“禁声”的医嘱后,他又强忍病痛站在了讲台上。2004年4月26日,他在剧烈的咳嗽中,坚持讲完《唐代文学》最后一节课,倒在讲台上。随后经医院诊断,他已患食管恶性肿瘤。在北京治疗期间,他仍坚持课题研究和指导研究生的工作。2006年4月23日凌晨1时20分,孟二冬因患恶性肿瘤(晚期),医治无效,在北京市肿瘤医院逝世,年仅49岁。
在教育界普遍弥漫着浮躁、急功近利等风气的今天,孟二冬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无疑具有引领作用。胡锦涛主席在给孟二冬女儿的信中,高度赞扬孟二冬的崇高师德,称其为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
林毅夫
入选理由:最早提出“新农村运动”,建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应以公共财政为主。
2006年党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标志着新农村建设运动的全面启动。林毅夫,这位在学术上最早提出“新农村运动”的经济学家,因其在新农村建设上的精到见解,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人物之一。
“两会”结束后不久,林毅夫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网站上发表了《关于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的文章,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应以公共财政为主”,引起学术界的争议和讨论。
在他的倡导下,北大的“海归”们纷纷走出校园,到中国农村进行调研。经过调研,林毅夫和亚洲开发银行的汤敏提出了“四位一体”模式,试图为解决农村资金问题、延长农业产业链提供一条新路。
阿忆
入选理由:在个人博客列出收支清单,称北大给的月薪不抵一月开销。
他是北大副教授,《实话实说》前主持人。2006年,他在其博客中公布工资单,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教师收入两级分化严重,替收入微薄者大声疾呼。阿忆不仅将自己在北大做副教授所得收入一一列出,共计4786元,还像记流水账似的将每月支出一一列出,最后居然为入不敷出。
作为好友,孔庆东在新浪博客中力挺阿忆,对阿忆的勇气表示赞赏,称阿忆那张工资单绝对真实,自己的基本收入跟阿忆差不多。孔庆东强调自己和阿忆一起公布工资,只是希望公众对事情有客观的了解,绝对没有叫穷的意思。
看着那些老资格的、明星教师日子过得殷实,诸多年轻老师难免心理不平衡,难免开始“不务正业”——越来越多老师“不务正业”了,学生们可怎么办?有评论指出,时代讲求和谐,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可避免打乱良性链锁反应。
俞敏洪
入选理由:其创办的“新东方”不仅教中国人学英语,还在美国成功上市。
9月7日,我国著名的英语教育机构“新东方”在美国成功上市,成为我国首家美国上市的教育企业。俞敏洪身价已逾10亿元。
新东方上市在媒体中是一则财经新闻,夺人眼球的卖点是:俞敏洪成为最富教师。新东方批量生产百万富翁早已不是新闻,然而,财富与教育如此直接地挂钩,仍然能激起人们的激情和狂想。
作为国内最大的英语培训机构,新东方声名赫赫。十几年来,它帮助数以万计的年轻人实现了出国梦,众多莘莘学子借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俞敏洪透露,在海外上市后,新东方将把资金主要用于进一步扩大其英语培训。用美国人的钱,来办中国人的教育。
有人说俞敏洪是中国最成功的老师,有人说他是一个纯粹的商人,把这两个角色结合在一起,俞敏洪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
李开复
入选理由:办“开复学生网”,巡回演讲,被称为中国教育的“校园教父”。
这位Google中国区总裁,IT界大人物,近几年却一直关注中国教育:开复学生网,上千封的回信,大学巡回演讲以及公开信,他把大量的私人时间和精力奉献给了中国学生,有人称其为“校园教父”。
今年他的第六封信主题为《选择的智慧》,他说:“我能做的只是传授给你选择的智慧,帮你聆听自己心底里最真实的声音,帮助你作出智慧的选择。”而今年他在中国多所大学作的题为《21世纪需要的7种人才》的演讲更是引起了诸多学子的关注。
李开复与中国大学生的近距离接触始于1990年,他受联合国邀请来华演讲两周。他到了很多高校,每次演讲结束时,满屋子的学生都不愿离去。他们不停地抛出问题,想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被微软这样世界顶级公司认可的人才。李开复说,自己被大学生渴望成才的热情感动了。之后,只要学生们给他写信,或者邀请他做演讲,他能做的,都会不遗余力。有人认为,比职业策划家徐小平更高明的是,他一直更清楚:当下大学生更需要的是情商和处世策略方面的修为。
郑也夫
入选理由:直接质疑社科院学部委员为“二流学者”。
8月2日,北京大学教授郑也夫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了一篇质疑文章——《二流学者何以当选学部委员——质问中国社科院》,说社科院社会学所原所长景天魁是二流学者。
像郑也夫这样直接点名质疑并称对方为“二流学者”的,并不多见。非议也由此而起。
然而郑也夫炮轰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后,并没有产生什么社会反响:中国社科院及景天魁先生本人都没有对郑教授的炮轰作出回应;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同行对郑也夫的批评也一律保持沉默,既没有赞同的声音,也没有反对的声音。有评论认为,郑也夫孤独的声音让人感到学术界流弊之深、之重。在浊化了的学术风气下,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慢慢地被一团和气的好人主义所取代。在此背景下,有多少学者愿意当出头鸟,对有违真理的人和事进行批评呢?
朱熹平、曹怀东
入选理由:发表庞加莱(Poincare)猜想证明
Poincare猜想是国际数学界长期关注的一个重大难题,被列为七大“数学世纪难题”之一,美国Clay研究所悬赏百万美元征求证明。今年6月,我国两位数学家,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中大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外合作者、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曹怀东在《亚洲数学期刊》最新一期杂志上发表论文,运用美国数学家汉密尔顿和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的理论,对世界级的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进行了完全证明。
两位数学家取得的成就,正是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长期支持的一个结果。由于来自国家的资金支持,使中国有一大批科学家能够安心于自己的研究,才有可能取得大的突破。同时,中山大学给予了宽松的学术氛围。以朱熹平为例,当他从偏分方程研究转到几何分析的研究时,有四五年的时间,几乎没有发表过论文,但他并没有急功近利的想法,他从国家和学校得到的经费资助,足以让他安心地从事科学研究。
北航14名本科生
入选理由:发射卫星
11月1日,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4个本科生花费1年独立研制完成的“北航1号”探空火箭,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并按预定设计达到1万米高度。这是中国首枚由大学在校生独立设计制作的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从开始设计到发射历时将近一年,同学们感到受益匪浅。正如负责总体的朱浩同学所言,几乎每一步都会遇到新的问题,大家攻克了研制过程中弹道设计、气动特性计算等许多难题,对工程项目的设计和研制有了深入的认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独立思考、潜心研究的钻研精神,突破常规、大胆设计的创新精神,整个暑假打地铺住会议室的吃苦耐劳的精神,14个同学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团队精神等,还有在航天厂所和发射中心感受到的坚定的航天精神,都将使他们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