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驳管轶文章事件“峰回路转”

【字体: 时间:2006年11月08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日前,生物通报道了我国外交部发言人驳香港大学知名科学家管轶和美国研究人员新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篇论文失实,该文章指出,指称在中国福建发现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一种新病毒株,并警告这种病毒株或许已在东南亚禽类间开始新一波疫情,且进一步渗透到欧亚大陆。(

  

生物通综合:日前,生物通报道了我国外交部发言人驳香港大学知名科学家管轶和美国研究人员新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篇论文失实,该文章指出,指称在中国福建发现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一种新病毒株,并警告这种病毒株或许已在东南亚禽类间开始新一波疫情,且进一步渗透到欧亚大陆。(详细内容见外交部驳斥管轶《PNAS》文章有关禽流感变异文章

 

这个被命名为“福建亚型”的H5N1病毒引起卫生专家的高度关切。就在外交部公开表示该调查研究的结果失实的当天, WHO驻中国的流行病警报和应对行动协调员Julie Hall公开指责中国农业部没有提供新近发现的“H5N1福建亚型”禽流感病毒样本,使WHO很难判断中国禽流感病毒是否已经发生突变或疫情扩散的情况,更加深了国际社会的忧虑。(详细内容见外交部驳管轶《PNAS》文章续:WHO谴责中国拒给禽流感样本

 

峰回路转

 

正当我们开始对中国农业部对禽流感监测情况的透明度产生一丝怀疑的时候,事情却有了峰回路转的变化。

 

据大公报消息,116日,世界卫生组织对此事正式作出回应,首度澄清所谓禽流感“H5N1福建亚型”病毒并非新型突变毒株,与过去在中国发现的主要H5N1病毒相同,对禽类与人类的威胁并未加重。

 

WHO发言人表示,“福建亚型”病毒事实上就是在中国等地已存在一段时间的H5N1病毒,也是最主要的禽流感病毒,现在只是科学家将之新命名为“福建亚型”。 他强调,经过分析,“H5N1福建亚型”病毒毒株对禽类及人类的传染能力及健康威胁,与过去一样,并没有恶化。

对于中国农业部未提供病毒样本,缺乏透明度的问题,WHO官员表示,基本上,WHO的对象主要是中国卫生部,中国农业部应向“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通报。中国官方指出,去年及今年都已向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报告了在中国南部地区分离的禽流感病毒情况,其基因类型都保持稳定状态。

 

专家评论《PNAS》文章

陈化兰



此外,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化兰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研究员舒跃龙5日接受记者采访,就美国一刊物刊登的《中国出现H5N1禽流感变异病毒并出现流行》一文中不实言论发表看法。

 

陈化兰表示已注意到这篇文章。文章作者称,2005年3月首次在福建分离到H5N1禽流感变异病毒“福建病毒”,并称该病毒已经取代先前在华南不同地区流行的毒株,在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等6个省区的家禽中出现,并成为引发香港、老挝、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新一波疫情暴发的流行毒株。这个观点和结论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事实上,文章中所谓的“福建病毒”并非新的变异株。这些病毒的基因序列与我国2004年初禽流感暴发时在湖南等地分离到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高度同源(99%以上)。我国农业部门规定,国内发生的所有禽流感疫情和监测阳性样品都要在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和基因序列分析。2005年和2006年,我们也从南方的水禽中分离到一些病毒,并已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等国际组织公布。这些病毒在基因型上比较稳定,它们在抗原性上没有发生重大改变。

2006年初,在农业部组织的禽流感监测过程中,仅在北方的山西和宁夏分离到一个新的禽流感变异病毒,南方根本没有。研究人员已将该毒株的序列公布到国际基因库,农业部也向FAO、OIE等国际组织作了通报。从实验结果看,该病毒株对哺乳动物的致病能力很低。我们实验室已经针对该变异病毒开发出相应的诊断试剂和疫苗,新的疫苗已在山西、宁夏等地使用,有效地控制了这个病毒株引发疫情。

 陈化兰指出,从文章中看到,作者用76份来自中国南方一些活禽市场、免疫状况不清楚的鸡血清样品进行实验,发现这些血清对所谓的“福建病毒”的中和反应效果比其他H5N1病毒差,由此得出现行使用疫苗对所谓的“福建病毒”保护性差的结论。采用这种方法评价疫苗效果,是不科学的。无论研究材料还是实验方法均存在明显的缺陷。更有意思的是,文章中描述的实验结果实际上并不支持他所得出的所谓“由于中国大范围使用禽流感疫苗免疫,导致病毒变异,使疫苗保护力下降”的结论。因为即使是这些随机采集血清,对所谓的“福建病毒”同样具有较高的中和价。

 陈化兰还表示她注意到文章多处称,“福建病毒”已在东南亚引起第三波禽流感大范围流行,而文章本身的研究数据并不支持这一论断。就像该文章作者曾在2年前就断言所谓“基因Z型病毒”可能导致世界范围的大流行。从实际情况看,这些断言和“预测”都是一些比较主观、随意的猜测。对重大动物疫病,特别是禽流感发展态势的预测,往往对社会和群众的心里会产生较大影响。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科学家,对未来疫病发生发展态势的预测,都应持科学和谨慎的态度,应建立在大量的科学研究和真实可靠数据的基础上。虽然作者两年前的“基因Z型病毒”论在媒体上得到了广泛的炒作,但学术界并没有给予足够的认同。正如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位项目官员曾说:“基因Z型病毒”论让人很迷惑,因为2004年禽流感暴发时,东南亚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分离到的病毒并非都是所谓的“基因Z型病毒”!同时我也注意到,该文章中一位参与研究的专家对媒体表示,无资料显示文章中所称病毒具有更高的致病性或更强的毒性,也不表示这种病毒比其他类型更有机会引发禽流感大流行。(生物通杨遥整理)

生物产业热评一周精华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禽流感|H5N1|管轶|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