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公务员科学素质

【字体: 时间:2006年11月24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聚焦公务员科学素质

  

聚焦公务员科学素质: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破题


 11月3日,离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开始还有22天时间,一则消息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开来……这则消息称:中组部、人事部联合制定方案,将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增设与科学素质相关的内容。一时间,这则消息被冠以“考生必看”的字样,吸引了55万名参加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考生们的注意。

    据了解,自1989年国家审计署、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建材局6个国家部委进行国家公务员制度试点以来,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2005年颁布实施的《公务员法》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确立了“凡进必考”的法律地位,公务员录用考试成为选拔公务员的必然环节。

    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增设科学素质内容,意味着提高公务员群体科学素质正式破题。

    8.2%,高还是低?

    “虽然我国公务员的科学素养远高于公众,但从整体上来看,公务员的科学素养状况并不容乐观。”国家行政学院综合教研部研究员程萍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2004年起,在中国科协科普部的全面支持与指导下,程萍着手对我国地厅级公务员科学素养状况进行调查,经过两年的调查、统计与分析研究,程萍于今年2月公布了调查结果。数据显示,我国厅局级领导干部中具有科学素质的人数比例为8.2%,远远高于我国2003年调查时的公众水平(1.98%),也高于欧盟1992年(5%)、加拿大1989年(4%)、日本1991年(3%)调查时的公众水平,与美国1995年调查时的公众水平(12%)还有一定的差距。

    “8.2%”只是一个数字,程萍认为不应该孤立地去看待。这次调查使用的是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都采用的美国“米勒”指标体系。调查结果还显示,我国地厅级公务员中有28.4%的人了解基本科学术语,有82.8%的人了解对比法和概率两种基本科学方法,而了解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例为28%。此外,还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是这些数字无法体现的。

    通过对地厅级公务员科学素质调查和近5年对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的实践,程萍提出在我国公务员科学素质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我国地厅级公务员对基本科学术语、基本科学观点的了解还比较模糊;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不够广泛;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问题上的认识不够乐观,与国外公众有较大差距……

    据程萍介绍,“我们发现,仍然有极少数地厅级公务员‘从来不用’电脑,不会上网。”她曾经与一位来自华北地区的地厅级公务员交换过看法,在这位公务员看来,自己用电脑的效率肯定不如年轻人,把需要用电脑处理的工作交给秘书反而会更有效率。然而,在程萍看来,“也许短期的工作效率是提高了,但在这个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这位公务员离现实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远,长此以往,他将被社会‘边缘化’”,因为“这不仅是技能问题,更是观念问题”。

    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程萍刚好收到一份来自深圳的邮包,那是她正在主持的另一个项目——我国县处级公务员科学素养调查的最原始数据。她说,对县处级公务员科学素养的调查已接近尾声,上海、重庆、江西、福建、江苏、贵州、甘肃、内蒙古、沈阳等省市自治区及副省级城市的调查问卷已回收,预计将于明年年初得到具体的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

    现代科技知识专题很受欢迎

    国家行政学院主要负责培养国家高中级公务员、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和政策研究人才。10年来,逐步确立了以公共管理为重点,以公共行政学、行政法学、宏观经济学、政策科学、领导科学、基本政治理论与政治制度六个相关学科为主要方向,以现代科技、文化和历史为配套学科的学科建设规划。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活无所不在的重要影响,从2002年上半年起,国家行政学院开始开设现代科技知识专题课程。

    作为这个全新专题的课程组织者,一个重要问题摆在了程萍面前——现代科学技术门类众多、内容浩若烟海,究竟给学员讲什么?在学院有关部门和综合教研部领导的直接指导下,结合公务员职责特点,他们尝试选择尖端的、热点的、趋势性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作为授课内容。第一次专题组合设计中包括信息技术、纳米科技、生物科技、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的内容。在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遴选了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中青年学者授课。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亲自承担了纳米科技的授课任务,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陈军开始走上国家行政学院的讲台。贺福初、杨焕明、谭铁牛、吴建平等知名中青年科学家也先后为国家行政学院的学员讲授现代科技知识。

    “结果出乎意料,公务员对现代科技知识专题课程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11个学期以来,教学综合评估一直名列前茅。“排名并不重要,”程萍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看到了公务员对这些课程的需求非常迫切,看到了新形势下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学员纷纷表示:现代科技专题不仅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学到了日常工作中迫切需要而又不很熟悉的科学技术知识,着实为他们补上了一课。

    “这只是一个开始”

    对于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增设科学素质内容这一消息,程萍认为并不突然。事实上,今年年初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就已明确提出: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列为四个重点人群之一。为此,国务院成立了由19个部委组成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推进《纲要》的实施,其中中组部和人事部是“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牵头单位。程萍说,“《2006年~2010年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方案》的颁布,是进一步落实《纲要》的结果,是领导小组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群体提出的具体实施计划。”

    程萍认为,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增设科学素质内容只不过“是提高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的一个重要开始”。提高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是一个系统工程。事实上,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增设科学素质内容只是中组部、人事部制定的《2006年~2010年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方案》中的一项,只是这一项更为公众所关注。在该《方案》中明确提出不仅在选拔考试中加强对科学素质的考核,今后在公务员年度测评考核、晋升考核中也要加强对科学素质的考核;与此同时,该《方案》也明确了未来公务员培训计划中也要增加科学素质的内容。

    “这是一个好的信号。”程萍认为,随着《2006年~2010年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方案》的不断落实,随着公务员选拔、考核、培训等各个环节逐步增设科学素质的内容,在5~10年内,我国公务员的整体科学素质将有显著提高。


聚焦公务员科学素质:北京大学教授任定成解读公务员考试新消息

公务员科学素质必须强制性提高

    “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增加科学素质的相关内容,意味着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依托公务员的‘准入’制度,把科学素质强制性地纳入对公务员的要求中去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制定工作专家组副组长、北京大学教授任定成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准入’作为落脚点,是抓住了提高公务员群体科学素质的最佳突破口。”

    据任定成介绍,《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在制定过程中最初曾被称为“2049行动计划”,也就是要着眼于长远,制定未来50年的发展纲要。后来考虑到我国的具体情况,经过专家多次讨论,最后决定调整思路,转而将着眼点放在当前,其精神本质是要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去,侧重考虑了可操作性——着眼于当前,则更容易落到实处。四类重点人群的提出,正是基于当前可操作性的考虑。为此,《纲要》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要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的提高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的发展策略。

    截至目前,只有公务员这个群体的科学素质有了依托“准入”制度的强制性要求,从可行性的角度考虑,也只有这个群体能够采用“准入”制度。对农民、未成年人和城镇劳动人口这三个群体,“准入”指标是没有意义的。“这个‘准入’对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任定成向记者介绍说,在《纲要》中明确指出公民科学素质应包括两种能力,即应用这些内容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就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情况而言,对公务员来说,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更为重要,因为他们体现了我国各个层面的公共服务水平,这个群体的科学素养状况直接作用于我国各项公共事务。

    “我们应注意到,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方针首先是要‘政府推动’。政府职能是由公务员承担的,如果公务员群体的科学素质迟迟得不到提高,又怎么能指望他们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呢?”任定成指出,“政府推动”实际上意味着必须对公务员群体的科学素质进行强制性的提高。他进一步指出,“全民参与”意味着,与公务员的准入制度相比,其他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显得更具柔性和导向性。

    任定成说:“实现人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是一个宏伟的目标,需要半个世纪的努力。‘十一五’期间是我们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开局阶段,也是关键阶段。只有这一阶段的目标顺利实现,才能为下一阶段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他呼吁,社会各界应加倍努力,扎实推进《纲要》的实施,协力把我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聚焦公务员科学素质:“他们的科学素质会反哺社会”

 

    在去年的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中,“南极为何没有熊”等考题,不仅难倒了很多考生,而且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今年11月3日,由中组部、人事部等共同制定的《2006年~2010年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将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和选拔领导干部考试中加强和提高与科学素质相关的内容,并建立起对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评估监控体系。

    对于这一举措,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任福君教授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在这种情况下,增加公务员录用考试和选拔领导干部考试中科学素质的内容,不仅对于提高领导干部和普通公务人员自身科学素养意义重大,而且对于提高普通公民的科学素质和国家综合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重在科学决策能力培养

    “其实,在中组部制定的《方案》中,公务员选拔考试中加强科学素质相关内容只是14项具体措施之一。《方案》的出台,更多的是希望提高包括公务员在内的全体领导干部的科学素质。”任福君说,“作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列出的‘四大重点人群’之一,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科学管理的水平。”

    教育培训、机关建设、科普活动、干部选拔等多项内容在此次《方案》中都有列出。任福君认为,《方案》中的具体措施对于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群体的科学素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范围和广度比以前的一些计划都有所提高。

    任福君认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与普通公民对国家和民族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是不同的,领导干部的决策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是否以科学的态度面对每个问题,这都影响到他们在面对具体问题时所产生的判断。两个科学素养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进行了不同的判断,产生的效果肯定也是不一样的,而正因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特殊身份,使得他们决策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

    “重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提高,更要注重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科学决策的水平。”任福君对记者说,“这就要求这个群体不仅要具备比较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而且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对于他们是更有价值的。”

    科普资源开发要有针对性

    “在不断地补充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同时,更要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中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他们在处理日常事务、决策公共事务时更理性化、科学化,并符合自然规律、客观规律的要求,所以这个群体科学素质的提高是必须的。因此,针对这个群体开发科普资源(如培训教材)的具体内容应该重在培养科学决策的能力。”任福君说。

    任福君认为,科普资源的开发,更多要考虑到领导干部和其他群体的不同,需要分别开发有针对性的和适合这个群体使用的科普资源,如教育培训的教材、各级党校干校的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等。

    “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养的监测和评估应该启用与其他群体有一定区别的体系,所制定的科学素养基准,也应该与其他群体有不同的内容。在《纲要》规定的四大重点人群中,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所具备科学素养的要求和水准应该是最高的。对于这类人群科学素养的监测评估,我们也要参照较高的基准,并制定针对这个群体的监测指标。此外,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养教育的效果,也需要有一个单独的评估机制,真正让科学素养教育起到应有的作用。”任福君说。

    反哺全社会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群体科学素质的提高,对于其他三个群体乃至全民的科学素养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呢?

    任福君认为,对于《纲要》中列出的四大重点人群,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高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对于农民来说,提高科学素质,更多的是培养他们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勤劳致富的技能;而对于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培养重在补充科学知识和方法,从小就树立科学思想和培育科学精神;对于城镇劳动人口则是希望通过科学素质的提高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社会生产力水平。

    “重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提高,等于是抓住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纲’,而纲举则目张。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决策,影响的不单单是一个人,而且他们的职位越高辐射面就越大。”任福君对记者说,“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科学的决策会使具备这种知识和能力的领导干部赢得社会和公民的认可,同样,他们也会以身作则,影响周边的社会公民都用这种科学的态度看待事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决策。”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水平代表的是一个群体,他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一批人。他们科学素质的提高,也会起到反哺社会的作用。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要靠领导干部的推动。他们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从行动上做起来,才能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任福君说。

 聚焦公务员科学素质::如果规划做得更科学……

 

    在钟琪这位团长的“指挥”下,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为全国各地所作的科普报告已经超过3000场,影响听众人数已逾百万……谈到公务员的科学素质,钟琪非常理解为什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会将公务员列为重点人群之一。

    一落座,钟琪就向记者讲述了一个令她很遗憾的故事:

    2003年,演讲团的孙万儒教授到浙江丽水作过6场科普报告,其中有2场是公务员的专场。他回京后向钟琪描述了丽水青山绿水、空气清新、世外桃源般的景象,令她心向往之。3年后,到了今年9月,钟琪率演讲团赴江浙两省的5个市作了110场科普报告,其中一座城市就是丽水——“感觉不好,离城不远的地方就闻到了化工厂传来的刺鼻气味。水也不再像描述的那样清澈,市区发现了一条臭水沟,令人难以接近。”同行的孙万儒的感觉与钟琪的感觉是一致的。

    后来了解到,该市在紧邻市区的地方新建了个工业区,引入了一些化工企业……钟琪很心疼,“这么好的城市,这么美的自然环境,其实很脆弱,是需要我们精心爱护的。带领群众致富,我们能够理解,可是为什么不能把眼光放远点儿,规划做得更科学点儿呢?”

    在钟琪看来,环保意识的缺失直接反映了公务员群体科学素质亟待提高的现实。在与公务员频繁接触的过程中,钟琪更加感到对公务员进行科普的重要性。从2002年起,演讲团开始应邀为国家行政学院厅局级公务员班讲授现代科技专题知识。

    对公务员进行科普,更有助于将科学的理念有效地传播出去。钟琪介绍,国家行政学院的一位学员——济南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商敬工,在国家行政学院的课堂上听了演讲团几位老科学家的报告后,感触很深,当即请演讲团去济南作科普报告,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今年,演讲团又一次赴济南,5天时间里为中学生、公务员作了58场报告……为公务员队伍作过几十场报告之后,演讲团的科学家们有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这些公务员听得很认真。

    “对公务员进行科普,主要还是围绕科学知识来开展。虽然科学决策仅仅靠科学知识是不够的,但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做基础更加无从谈起。”钟琪表示,演讲团的科普报告至少能够激发公务员了解科学知识的兴趣,并开始在各自的岗位重视科普、提倡科普。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对公务员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方面素质的提升,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钟琪说:“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发现很多由于管理不科学造成的损失,其中有些损失往往是不可恢复的,有的即使恢复也不再是原来的模样了。”为此,钟琪表示:“对中学生进行科普很重要,但下一步我们也要将向公务员科普做成一条主线。为中学生进行科普是着眼于未来,为公务员进行科普是着眼于当前;前者是未来时,后者是现在进行时。”

 聚焦公务员科学素质:科学家眼中的“公务员科普”

    “2001年10月9日,美军向阿富汗喀布尔机场发射了4枚导弹,准确击中了跑道。为什么美军的打击这么精确?这是因为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撑。珠穆朗玛峰测量怎么定位?我国东中西部地域是如何划分的?地理信息技术在这些领域是如何运用的?”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陈军教授为公务员进行科普讲座时,总能通过抛出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引起听众兴趣。

    自2002年,由中国科协推荐并受国家行政学院邀请为全国司局级公务员进行“现代科技知识”讲座以来,陈军每年在全国各地为公务员进行的科普讲座达到15~20场,而在国家行政学院的科普课堂上,他也是最受欢迎的科学家之一。“公务员的科普不同于全民科普,公务员是决策者,他们的决策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影响很大,他们的科学素养直接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陈军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说。

    不能太专也不能浅尝辄止

    公务员科普与全民科普既有共性又有差别;他们不需要研究专业知识,因为他们不是科学家,但公务员需要科学知识来提高他们的管理与决策水平,因此对他们的科普不能停留在表面。

    国家行政学院综合教研部的一项《公务员科普教育理论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公务员普遍具备较高的学历背景,较丰厚的知识储备。针对这一群体的科普内容,应当着眼于提高他们的行政管理水平与决策能力,在科普内容上着重安排现代科学技术重要领域的前沿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影响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

    “公务员的科学素养普遍比较高,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的东西越来越多,科技知识面日益扩大,很多东西公务员们未必都知道。就地理信息以及遥感技术而言,多数公务员还不是很了解或者是只知其皮毛。”陈军说,“公务员不仅需要科学知识,更需要提高建立在科学知识之上的科学决策能力,他们需要的不是对科学知识的死记硬背。”

    陈军的主讲课程是“地理信息在政府规划管理决策中的应用”,记者在陈军的课件中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国家陆地边界划界、勘界”、“南水北调选线”、“珠峰测量”、“城市规划管理系统”等三维典型案例图形,而这些案例正是出自陈军本人或所在单位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承担过的科研项目。

    陈军说:“不能单纯讲技术,鲜活的事例远比拗口的科学术语有说服力;更重要的是,要在潜意识里培养这些公务员将技术还原于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及项目的能力,毕竟,这些项目是由政府决策的,而他们是政府的公务员。”

    公务员科普并非谁都能做

    国家行政学院综合教研部研究员程萍说:“我国公务员在接受继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求高求新的倾向。因此,公务员的科普教师最好是一流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对于所选专题的讲解能够达到学贯中西、融汇古今,接近国内和国际相关领域的学术制高点。”

    陈军说:“水平越高的科学家越懂得怎样做科普,他们能把艰涩的科学知识讲得更通俗、更透彻,这也是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科学家们的演讲更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陈军说:“为公众做科普是科学家应该承担的一项责任,给公务员做科普,在国际上早已形成了一种趋势,科学家将自己研究领域的东西介绍给政府官员,给他们讲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好在哪里,是怎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政府官员理解之后才会支持这一领域的研究,这样做也是支持科学家自己的研究。科学家的研究做得再好,不能在实际中应用就没有任何意义。在我国,一些科学家往往不愿意做科普工作,他们认为做这种工作耗时费力还不一定有人感兴趣。目前,在一些大学中还没有开设相应的科普教育课程,针对公务员的科普更不多见。国家行政学院综合教研部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全国行政学院系统作出了表率。”

    普通公民学习科学知识往往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而公务员则是更多考虑到自己的工作需要,让科学知识服务于他们的工作,服务于他们的管理和决策。

    陈军说:“科学素养纳入公务员的考核范围无疑是公务员自我作出的科学决策,在全民科普的战役中,他们理应是先行者。在讲课中,我逐渐了解到他们的需要,并不断作出改进。我本身也是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明白国家干部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