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治疗重大进展:特异基因降低SARS易感性

【字体: 时间:2006年01月06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生物通报道: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这一种发现于2002年,2003年引起全球恐慌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疾病时至今日依然未得以完全解读,近期来自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体内如果存在一种称为L-SIGN (CLEC4M)的纯化体基因就能有效降低感染SARS病毒的几率(大约降低三成感染率),这为治疗SARS与其它疑难病症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2006年1月1号的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DC-SIGN(DC-specific ICAM3-grabbing nonintegin)是表达于表皮DCs(树突状细胞)表面的甘露糖特异C-型凝集素受体,而L-SIGN则是一种近期发现的与DC-SIGN相关的 C-型凝集素,即DC-SIGN-related molecule,DC-SIGNR/L-SIGN,表达于内皮细胞亚群,与DC-SIGN有相似的ICAM-3和HIV结合性质。05年10月来自暨南大学艾滋病基因与疫苗中心的研究人员就发现DC-SIGN基因具有抗艾滋病的作用(见专家称在中国人身上发现抗艾滋基因)。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2003年SARS暴发时在香港感染SARS的285位患者进行了研究,同时也对该地区没有感染上SARS的3组人群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285名SARS病人当中仅4成多人是纯合子,这比例远低于正常人56%为纯合子的比例,而且在分子受体L-SIGN细胞外的区域有特别重复组合的个体感染上SARS的风险降低了,以前的研究显示,该部分与SARS冠状病毒相结合,这些都证明了纯合子(L-SIGN基因由父系和母系基因组成,若父、母系L-SIGN基因的长度一致,即称之为“纯合子”)的人感染SARS的风险较非纯合子低3成。

虽然说纯合体是先天的,后天不能将非纯合子转为纯合子,但港大的学者指出,L-SIGN的数量可以利用药物调控,该校正研究部分药物,以有效刺激L-SIGN增生,藉此加强人体“吸住”病毒的能力,消灭更多致命病毒。而且这一研究对于解决病理机制与SARS相似的禽流感、艾滋病、结核杆菌、丙型肝炎和埃博拉病毒的治疗带来重大启示。
(生物通记者:张迪

原文:Homozygous L-SIGN (CLEC4M) plays a protective role in SARS coronavirus infection
Vera S F Chan, Kelvin Y K Chan, Yongxiong Chen, Leo L M Poon, Annie N Y Cheung, Bojian Zheng, Kwok-Hung Chan, William Mak, Hextan Y S Ngan, Xiaoning Xu, Gavin Screaton
Nature Genetics 38, 38-46 (01 Jan 2006) Article

附:港大外科学系副教授林成龙,为台湾台南县人,现为港大医学院副教授,兼港大附设医院玛丽医院主治医师。他与港大外科学系助理教授陈秀芳共同合作,于04年10月起以《作为SARS冠状病毒在树突状细胞的受体》的题目作研究,探讨SARS基因问题,最后于05年尾发表上述研究结果。(资料来自文汇报)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