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在血液学和外科应用逐步扩展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5年05月10日
来源:中国医药报
近段时间以来,我国干细胞研究领域频传捷报。首先是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国际上首次分离、鉴定、制备出的新干细胞因子--人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APO)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其次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教授赵春华主持研制的用于白血病治疗的"原始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近日被批准进行I期临床研究,赵春华领导的课题组最近还发现了"亚全能干细胞群"。这一较多能干细胞具有更广泛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的分离成功,为干细胞的临床移植实现组织再生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
干细胞的研究发展如此之快,就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移植专家李涛博士,他向记者介绍了干细胞在治疗血液病和在外科临床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治疗血液病领域拓宽
李涛指出,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在治疗血液病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非血缘供者骨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脐血移植以及单倍型或HLA不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三个方面。
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大部分恶性血液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由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能接受超大剂量的化疗/放疗而且无需净化肿瘤细胞,移植后可以产生移植物抗肿瘤的过继性肿瘤免疫作用,使这种方法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干细胞来源不断扩大,除人体骨髓外,还可来自外周血和胎盘/脐带血。供者除有血缘供者外,还可来源于无血缘(非血缘)的志愿捐赠者。
李涛指出,外周血作为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优点为植入较快、具有更强的免疫应答作用,包括可能增加移植物抗肿瘤作用(GVD)的优势。最新研究显示非血缘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不明显增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最近一项214例HLA相合的非血缘供者骨髓移植与外周血移植的5年随访研究报告,两者5年移植相关死亡率、累计生存率、复发率、无病生存率都相似。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累计发生率相似,而广泛性cGVHD的发生率外周血移植高于骨髓移植。
脐血移植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对患儿的治疗上。脐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可以代替骨髓干细胞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统。同骨髓干细胞相比,脐血干细胞尚具有免疫原性相对较弱、移植后GVHD的发生率相对较低、能耐受部分组织相容性抗原差异等优势。在HLA不全相合的成人受者,严重GVHD的发生率也低。
一份最新的美国纽约脐带血库大宗病例分析,揭示了影响脐血移植结果的三个主要因素:HLA的相合性;脐血的有核细胞数量是否足够;患者移植前的病情。
脐血移植目前主要用于儿童患者,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陆道培院士与张耀臣等在2000年就率先成功地进行了双份脐血移植用于成人患者,迄今已完成7例,为脐带血移植应用于大体重成人起了积极的作用。
李涛指出,在单倍型或HLA不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目前临床应用十分谨慎。这是因为这类移植与HLA抗原相合的有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重度GVHD的发生率更高。目前通用的去T细胞移植植入失败率较高,移植后免疫重建延迟,导致机会感染、复发的几率也增大。与其相比,新方法--在移植物输注前先静脉输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既可以抑制受者的T细胞,从而减少排斥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又因为ATG在体内的半衰期较长,余留的ATG亦能起到清除输入的T细胞的作用。
近年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免疫调节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应用GIAC或GIAC-C方案(G:供者使用G-CSF,I:受者使用更强的免疫抑制的预处理方案,A:加用ATG,C:骨髓联合外周血进行移植,-C:部分患者同时输注HLA不全相合的胎盘/脐带血),使HLA不相合的单倍型移植患者长期无病生存率为71%,其中标准危险性(相对于高危性)患者预期无白血病存活率达到80%。造血干细胞移植的HLA屏障被部分克服,单倍型或HLA不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已接近传统的HLA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
外科应用处于起步阶段
李涛介绍说,干细胞技术在外科疾病中的应用也有了不少进展,主要包括胚胎干细胞(ES细胞)和脑修复及心肌再生的研究;肝干细胞的研究;胰腺干细胞的研究。
ES细胞是一种原型干细胞,具有无限扩增、自我复制和形成更特异的祖始细胞的特点。ES细胞的脑修复研究首先要提到对帕金森病的治疗,现在治疗帕金森病应用的移植策略主要依据胎儿组织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自胎儿中游离中脑并获取中脑神经元。制成悬液,移植至患者,已有数百例患者接受了这种移植方法。ES细胞取自3~4日的胚泡内层细胞块的实验正在进行中,ES细胞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呈现美好前景。
近年来肝干细胞的研究已获得很大的进展,如对其表面标志进行鉴定、活化、分离和培养等,由此推动了肝干细胞的实验和临床应用。如作为肝移植替代疗法的肝干细胞移植,减弱肝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以及治愈原发性淀粉样变性病所致肝衰竭。虽然肝干细胞移植在实验和临床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此研究尚处于初期基础阶段,尚需继续努力。
目前胰腺干细胞研究进展也较快。前不久国外学者研究认为胃、肠、胰系统的细胞几乎都来源于神经外胚层,故胰干细胞也可能来源于神经系统。近来对胰腺干细胞的定位及其表面标志物进行了很多研究。发现胰腺内分泌细胞具有高水平的细胞角蛋白表达,证实胰腺干细胞可能来源于神经前体细胞。在充分了解胰腺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后,胰腺干细胞移植将为糖尿病治疗带来一个新的希望。
李涛指出,在干细胞的研究中还存在不少引起争议的问题,但干细胞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同样在外科领域引起了莫大关注,对脑细胞、心肌细胞受损后的再生、肝功能衰竭、糖尿病及一大批衰竭、变性病变的治疗提出了新的希望。虽然多数研究仍处于基础阶段,只有少数已进入临床试验,但可以期望不久后干细胞移植和替代治疗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生物通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