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遗传技术发明人谈禽流感疫苗的制作

【字体: 时间:2005年12月07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生物通报道:在最近召开的广州国际生物医药日上,来自美国科学院院士——Peter Palese教授对当今禽流感疫苗制作的一些难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Peter Palese教授是目前禽流感疫苗制作中常用技术——反向遗传技术(reverse genetics)的发明人。传统意义上的遗传技术是先了解基因的产物在对其基因进行操作,而反向遗传技术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先根据基因组上的位置对潜在基因进行推断,因此此技术又称位置克隆(positional cloning)。

目前投入使用的禽流感疫苗可以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灭活的疫苗,这些疫苗已经被杀死的病毒,它们主要通过注射方式免疫;另一个是灭毒的疫苗,这些疫苗是毒性被减弱的病毒,它们主要通过滴鼻方式免疫。

Peter Palese教授对现在禽流感疫苗制作的三大难点进行了分析:

1 速度

Palese教授强调美国每当禽流感疫情即将来临的季节都会非常留意病毒变异的速度。众所周知,禽流感病毒变异速度非常快,一般情况下2-3年会变异一次,那么制作的疫苗也必需随之变化。这样有可能每个季节的禽流感疫苗都要改变,制作的速度就变得非常重要。在中国其实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据笔者了解有不少的科研单位都在寻找一个禽流感病毒最保守的片段,因为疫苗的制作过程并不难,但是难在如何能长久的使用。在没找到禽流感的保守区域之前,应对变异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2 病毒毒性

禽流感病毒大致可分为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的,现在大家都闻之色变就是高致病性的病毒了,比如:H5N1。高致病性病毒的疫苗生产会相对困难,因为现在制作疫苗普遍应用到鸡的胚胎,如果病毒毒性过强会将胚胎杀死。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病毒毒性高,制作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也就面临巨大的考验。

3 平均每个疫苗剂量大

制作疫苗需要应用到大量的鸡胚胎,据 Palese教授介绍一般疫苗平均每个人免疫量大概需要15mg,这样禽流感一旦爆发就需要疫苗的剂量相当大。减少疫苗的单次剂量也是科研努力的一个方向。

目前的禽流感病毒疫苗制作技术主要有两种:

传统的重配技术

反向遗传技术

而根据Peter Palese教授的研究表明可以对除了这两个表面抗原进行操作外还可以尝试对其它基因片段进行截短来产生低毒性的重组病毒株。利用他在对NS1片段进行截短(1-99 trucation)后产生的疫苗可以帮助小鼠预防病毒。而完全切除了NS1的重组病毒则由于无法引起足够的免疫反应而使小鼠不能完全抵抗病毒的攻击。

除此之外Palese教授还尝试利用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作为载体表达红血球凝聚素(HA)以进行免疫。目前在小鼠和鸡模型上都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禽流感疫苗的制备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今年11月14日,我国宣布了人用禽流感疫苗研制项目完成临床前研究。这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生物通记者 谢菲)。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禽流感|疫苗|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