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中国最年轻工程院院士:免疫学家曹雪涛 图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5年12月16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编者按】11月13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两年一次的增选院士名单,这次增选活动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为7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为5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为6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8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为7人,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为7人,医药卫生工程学部为7人,工程管理学部为3人。这次共增选出50名新工程院院士,同时还公布了6名外籍院士。这次新当选的院士分别来自于教育部(14人)、科学院(1人)、国务院所属其他部委(9人)、国资委管理企业(12人)、军队(6人)、省、直辖市、自治区(7人)、香港特别行政区(1人)。除教育部系统的14人外,国务院其他部委、各省市所属高校有9位当选。平均年龄为62岁,其中65岁以下的27人,占新当选人数的54%;60岁以下的16人,占新当选人数的32%;50岁以下的5人,占新当选人数的10%;年龄最小的40岁。此外,新当选的院士中有4名女性。这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704人,学科覆盖更趋全面,二级学科覆盖率由原来的75%提高到77%,地区分布更加广泛,必将更加有利于发挥院士的群体作用,推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和激励优秀人才成长。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下医药卫生工程学部的几位新当选的院士。
在新当选的50名工程院院士当中最年轻的就是来自医药卫生工程学部的免疫学专家——曹雪涛。他出生于1964年7月,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及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26岁硕士毕业时因论文水平高,答辩委员会专家一致建议提前授予他博士学位;28岁他再度被破格由讲师晋升为教授,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医学教授;35岁他作为国际免疫学术会议执行主席,主持高水平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今年,他成功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年41岁的他成为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之一。
曹雪涛1985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留校任教,32岁成为博士生导师。他发现了124条人类全长基因并在国际基因库登录,由他发现并命名的一种新型免疫分子的功能得到证实并获国际承认;兼任军内外23个学术职务。他主持国家和军队重大科研课题15项、发表论文160多篇。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首届青年教师奖,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首届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
他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开展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来源的全长新基因功能研究,提出并证实了树突状细胞分化发育的新途径、新的生物学功能(杀伤T细胞功能、造血调控功能),发现了树突状细胞摄取加工抗原途径的特点以及人为调控树突状细胞活化T细胞的新方式,还开展了12种全长新基因的性质分析或功能研究。这些工作为深入认识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及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某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去年11月,由曹雪涛领衔的由第二军医大学和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共同组成的课题组发现了一种对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和独特调节作用的新型细胞群体——新树突状细胞亚群,这项科研成果以封面形式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免疫学》上。这是《自然·免疫学》杂志创刊以来首次刊登由中国科研人员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的论文。国际著名的《自然免疫述评》杂志也以《树突状细胞:柳暗花明又一村》为题,介绍了中国科学家的这一重要发现。
新发现的新型树突状细胞亚群就好比“哨兵”底下的一个“兵种”,传统免疫学理论认为“哨兵”成熟后就该“告老还乡”了。新的研究则证实“哨兵”并不像人们原来以为的那样“从一而终”,而是在“退休”后换了“兵种”继续服役,在免疫微环境中可以进一步增殖和分化。新“兵种”擅长的是截然相反的抑制免疫功能。此项工作的意义在于:免疫功能如被过度激活,可能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某类比较难治的糖尿病,也可能在器官移植中造成的排异现象,此时就需要抑制免疫功能的细胞。而肿瘤等疾病之所以能“乘虚而入”,是因为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了抑制,如能了解抑制的机制,进而解除抑制功能,便有望找到抗肿瘤的方法(生物通记者 朱方雨)。
其它新增院士(医药卫生工程学部)介绍:
05工程院新增院士简介:医药卫生部(下)
今年中国工程院对当选院士发出的两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