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2006年招生简章

【字体: 时间:2005年12月12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一、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简介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是为了促进中国生命科学发展而建立的,其任务是进行基础研究,同时培养优秀科研人才,探索新的、与国际接轨、而又适合中国发展的科研运作机制。英文名称是“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简写为:NIBS, Beijing)。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一切工作以推动一流科学研究为目的。中心工作是使主要科研人员能进行原创性的研究,推进人类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同时也鼓励研究人员发现和发明对于中国和世界有应用价值的工作。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研究所将:实行高效率的管理,以科研人员为主导,行政后勤人员为辅助,使所内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优良的物质条件,使研究人员能全力注重科学研究;建立有智力刺激而又心情宽松的精神环境,使研究人员能有创造性思维,进行优美和有意义的研究,做出重要的和根本的发现。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要求从学生到教授等所有研究人员在科学研究和讨论中互相尊重、互相激励,鼓励其所有人员和国内外大学和其它研究机构进行积极的科学交流和互利合作,并欢迎国内外生命科学研究人员访问、交流。定期举办的Journal ClubSeminar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营造了健康活跃的学术氛围。主要研究人员同时兼职于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乐于为中国其他机构提供力所能及的教学和科研咨询。

崭新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位于风景宜人的北京市郊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主要依托于北京市政府和国家科技部,并得到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8个部委的大力支持。研究所依法登记成立,具有事业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研究所实验室的研究概述:

王晓东实验室:

我们的研究目标是在分子水平上理解细胞凋亡----一种细胞内固有的自身消亡的生化过程。同时,我们还希望在人类疾病如癌症中精确地找到这一基础生化过程的缺陷,并根据我们从研究中获得的信息来设计相应的治疗策略。

我们在研究中运用了多种实验方法,涵盖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最新技术。同时,我们和其他的实验室也有非常活跃的合作,合作领域涉及线虫、小鼠等模式系统的遗传学,包括X-射线结晶学、电子显微镜的结构生物学,以及高通量筛选化合物库及化学合成的化学生物学。我们计划在NIBS建立这些技术并使这些技术能为所有NIBS的实验室利用。
NIBS实验室将继续研究细胞凋亡的生化途径。同时,我们将研究RNA干扰(RNAi)的生化机制及其在哺乳动物系统中的生物学功能。

邓兴旺实验室:

该实验室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其中一个领域主要是研究光调控的拟南芥幼苗发育过程的分子和生化机制。我们实验室在研究参与光调控的拟南芥发育过程的遗传通路时,找到了12个多效性COP/DET/FUS位点,确定它们介导了光对拟南芥幼苗发育过程的调节。其中,COP1是拟南芥光形态建成的关键的抑制因子,暗中在细胞核内作为E3通过26S蛋白体降解促进光形态建成的转录因子,而在光下COP1活性被抑制且在核内的丰度降低;另外一个基因COP10编码一个类似E2的蛋白;其余的多数基因编码一个高度保守的多亚基蛋白COP9复合体(COP9 signalosome)的不同亚基,COP9复合体是一个新的E3连接酶的调节因子,可以促进NEDD8/RUB1从特定的E3连接酶上解离下来。COP9复合体是细胞对外界刺激或胁迫产生反应的新的调节成分。目前,本实验室正在通过分子遗传和基因组学的方法,进一步深入地研究这类在所有多细胞有机体中保守的细胞调节复合体的功能。

本实验室另外一个研究领域是在水稻中从基因组水平探讨DNA甲基化和chromatin的修饰和结构,我们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实验技术平台,包括全基因组表达芯片,高密度寡核苷酸tilling芯片,以及ChIP-chip分析方法,可用于研究全基因组水平的基因表达以及DNA和组蛋白修饰的模式,我们的目的是寻找水稻的栽培过程和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及遗传基础。

饶毅实验室:

该实验室目前主要兴趣在于两个神经生物学问题: 1)神经发育的分子机理, 2)行为的遗传学分析。

极性是细胞的一个基本性质。神经细胞有轴突和树突,它们起不同的作用,树突一般接受信号,而轴突通常发送信号。如果没有神经细胞的极性,,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就会紊乱。实验室在分子和亚细胞水平研究神经细胞极性发生的机理,除了可以帮助基础理解以外,如果能知道怎样形成轴突,也许可以提示如何在损伤后帮助促进神经纤维再生。目前主要研究调节神经细胞极性的信号转导通路。

实验室探索通过遗传学途径用果蝇研究行为的机理。首先探寻果蝇是否有较复杂的行为,建立行为的实验模型,然后通过遗传突变,筛选影响行为的基因,找到基因以后,进一步分析分子机理和神经环路。

神经发育和行为交界的一个课题是多巴胺能神经元形成的分子机理。通过遗传突变寻找影响果蝇多巴胺能神经元形成的基因。这一方面本身研究了神经发育,一方面多巴胺能神经元可能参与一些行为,如果得到突变种,可能对行为的研究有益。

周俭民实验室:

该实验室致力于植物与微生物间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植物可以感受病原菌的入侵,并且启动防卫反应成功地抵御病原菌的感染。同样,病原菌能够感受植物寄主来激活毒性机制感染寄主,引发病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植物和病原微生物协同进化,抗性机制和毒性机制互相制约。

周俭民实验室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拟南芥和假单孢杆菌间互作的模式体系。假单孢杆菌包括至少50个不同的pathovar,每个pathovar都有一个特定感染的寄主范围。像其他的很多革兰氏阴性细菌一样,假单孢杆菌通过细菌三型分泌系统将许多效应蛋白直接分泌到寄主细胞。每种病原菌携带一套不同的效应因子, 这些效应因子决定了它们的寄主范围。编码三型分泌系统及其效应因子的基因受未知的寄主信号激活而表达。在寄主细胞里,这些效应蛋白协同作用而促进病原菌的寄生。然而,实验室对这些效应因子在寄主里的靶位点以及病原菌对寄主的致病机制知之甚少。

该实验室主要基于下述方面的研究来阐释植物病理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植物是怎样感受病原菌并激活先天免疫反应的?病原菌是怎样感受寄主并激活其毒性机制的?病原菌寄主范围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寄主的免疫机制和病原菌毒性机制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非寄主抗性的研究

此项研究旨在了解非寄主抗性和植物与病原体对寄主的特异性问题。非寄主抗性是对任何植物物种对绝大多数潜在病原菌都具有抗性这一现象的描述(所以也被称之为物种水平抗性)。非寄主抗性是植物最重要最持久的抗性,因而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但是由于缺乏一个遗传研究系统,目前相关的研究十分欠缺。

该实验室首次建立了研究植物非寄主抗性的遗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对非寄主病原体的免疫至少部分归功于主动防卫反应。实验室已经分离得到了几种对P. s. pv. phaseolicola非寄主抗性有所降低的拟南芥突变系(nho)。NHO1具有对至少三种非寄主病原菌的非特异抗性。然而对于毒性假单孢菌,NHO1似乎并没有起到什么抗性作用。

该实验室分离到了NHO1基因。通过对基因表达的分析发现,非寄主假单孢杆菌能诱导NHO1基因的转录, 而毒性致病菌P. s. pv. tomato DC3000能够抑制NHO1基因的转录。
该实验室最近的工作表明,是假单孢菌共有的鞭毛蛋白作为病原相关分子特征(PAMP)诱导了NHO1基因的表达。他们还发现毒性致病菌P. s. pv. tomato DC3000能通过多个三型分泌系统分泌的效应因子激活或模仿植物中茉莉酸信号途径来抑制NHO1基因的表达。这些发现又引出了下一个有趣的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毒性病原菌是如何通过这些效应因子来抑制NHO1基因的转录?他的学生正在应用遗传和生化手段来揭示这一复杂而有趣的生物学过程。
调节致病菌基因表达的寄主信号
微生物感受寄主环境的能力对于病原菌的寄生至关重要。微生物通过对植物的感受触发毒性基因或者致病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忍受或逃避寄主的防卫反应并得以摄取营养增殖繁衍。但人们对植物来源的信号本质还一无所知。

为了进一步了解植物信号的本质,周俭民实验室利用遗传学方法在拟南芥中鉴定了一个影响致病菌毒性基因表达的遗传位点。拟南芥中遗传位点ATT1能够抑制细菌三型分泌系统基因的表达。ATT1的克隆和对att1突变体进一步鉴定暗示植物细胞外的脂质对抑制细菌三型分泌系统基因的表达和抗病性起一定作用。此外,他的实验室还分离到了多个对寄主感应必须的细菌基因。以后的工作将阐明这些细菌基因的功能,分离控制寄主信号分子合成的新基因,并利用生化方法确定影响细菌三型分泌系统基因表达的各种寄主因子。这些研究有助于揭示细菌是如何通过对寄主的感受来开启寄生程序的。

郭岩实验室:

我们实验室的研究兴趣主要是植物如何感受并响应环境胁迫,诸如土壤高浓度盐、碱,及干旱。特别是植物在胁迫条件下体内Ca2+信号和pH内平衡的调节。

主要研究内容是利用拟南芥突变体研究植物感受环境胁迫信号过程中所发生的遗传和分子特性的变化。目的是为了阐明植物响应环境胁迫的信号路径,并鉴定一些具有潜在功能的能够提高作物适应环境胁迫的关键作用元件。

柴继杰实验室:

该实验室关注并研究在生物学及药学应用中的重要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主要通过蛋白晶体衍射的方法及一些生物、生化方面的手段阐述这些生物大分子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柴继杰博士实验室并不局限于已建立的研究框架,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其他研究小组合作,开展联合研究项目。

一个正进行的研究方向将关注专职吞噬细胞(professional phagocytes)对凋亡细胞的识别途径。近十年来大量的工作已对凋亡调控的机制做了详尽的研究。相对的,在细胞凋亡后如何去除凋亡的细胞残体的问题并没得到关注。(此问题并不是不重要)如果在此环节出现问题将造成炎症反应的异常持续和自身免疫的出现。在吞噬细胞消除凋亡的细胞体的过程中,第一步反应是凋亡的细胞体和处于凋亡过程中的细胞表面出现如磷脂酰丝氨酸(PS)等可被各种吞噬细胞上的受体识别的发出“eat-me”信号的信号分子。柴继杰博士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这一识别过程并不仅仅是此类信号分子与吞噬细胞受体的简单结合。实际上,一类可被其他吞噬细胞的受体识别的桥联分子(bridging molecule)如Annexin IAnx I)也参与了识别过程。除此,实验室还将对“don’t-eat-me”信号的识别机制及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等“find-me”信号的产生和调控机制进行研究。前者存于正常细胞,保证这些非凋亡的细胞不被错误吞噬;后者为凋亡细胞所产生。

吞噬细胞识别和吞噬凋亡细胞的信号调控的分子机制是该实验室的另一个研究目标。前人在线虫(C. elegans)的遗传学筛选工作中发现七个基因产物分别隶属于两条功能上冗余的信号转导系统参与了清除凋亡细胞体过程。其中一条信号系统为CED-2/ced-5/CED-12/CED10,这条信号系统保守的存于哺乳类中,其同源信号系统为CrkII/Dock180/ELMO/RAC,该实验室将从蛋白三维结构的尺度研究这条信号系统的活化和调控机制。

张宏实验室:

该实验室的兴趣主要集中在研究PcG (Polycomb group)基因介导的表型基因沉默机理。众所周知,PcG蛋白可以维持关键的发育调节因子如Hox基因的准确表达模式。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现实,PcG蛋白也参与了对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的调节过程。然而,在果蝇和哺乳动物细胞中,PcG复合体的成分非常复杂,这就阻碍了我们对PcG介导基因沉默以及相关靶基因的研究。与此相反,在秀丽线虫(C. elegans)中,PcG复合体的成分相对简单。张宏博士实验室的工作就是利用秀丽线虫作为模式系统研究PcG复合体介导的基因调节作用并从而延伸到对哺乳动物的研究。
实验室的前期工作已经证明秀丽线虫的PcG蛋白SOP-2蛋白具有RNA结合能力。在功能和结构上,这都与其他机体的PHSCM蛋白类似。有意思的是,SOP-2蛋白可以形成明显的核小体即SOP-2小体。 SOP-2小体的形成和其功能紧密相联,并可被翻译后修饰如sumoylation调节。

因此,实验室以后的工作主要集中在:

1. 鉴定SOP-2蛋白结合的RNA成分,并阐述其在SOP-2介导基因沉默中的作用。PHSCM结合RNA的活性以及在基因沉默中的作用也将被进一步的研究。

2. 研究核小体在SOP-2介导基因沉默中的作用。进一步鉴定SOP-2核小体的成分并分析SOP-2小体形成的调节途径。

3. 鉴定sop-2靶基因并研究在sop-2突变体中看到的它们对发育过程的多方面调节效应。

马力耕实验室:

该实验室的研究兴趣主要是G蛋白信号转导途径与植物生长发育调控。G蛋白信号转导途径在动物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功能,这个信号转导途径通常包括信号分子(配基)、G蛋白偶联的受体(GPCRs)、异三聚体G蛋白和下游的效应器等。其中GPCRs感受细胞外的信号并把信号传递到细胞内。动物细胞有大约236Gβ和12 ,它们GPCR的种类很多,大约5%的动物基因编码GPCRs。而植物细胞中G蛋白和GPCRs的种类比较有限,拟南芥基因组序列完成后根据序列推测拟南芥基因组只编码1GPA1),1Gβ (AGB1)2Gγ (AGG1 AGG2)20几个GPCRs,对这些基因的功能了解也非常有限,目前只对其中一种GPCR (GCR1) 的功能有所了解。

马力耕博士实验室首先通过反向遗传学的方法筛选拟南芥GPCRs的突变体,然后通过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的手段进一步研究这些GPCRs的功能、GPCRsG蛋白的相互作用以及G蛋白信号转导途径其它组分。

张跃林实验室:

我们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先天性免疫和功能基因组学。

1. 先天性免疫

识别和抵抗微生物的侵染对于多细胞生物的存活是至关重要的。在此过程中,先天性免疫起着关键性作用。动物中的受体(如Toll样受体、Nod蛋白)对病原配体的识别诱导了先天性免疫反应;在植物中,抗病基因产物对病原无毒信号的识别启动了下游的信号级联反应,从而限制了病原的增殖和扩散。植物的大多数抗病蛋白与动物的 Nod蛋白具有结构上的同源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二者下游的信号通路也非常相似。

抗病蛋白介导的抗病反应通常导致局部性细胞凋亡,在植物学上称为过敏反应。系统获得性抗性是过敏反应之后的次级反应,它赋予植物对广谱病原体的非特异性的系统抗性 (SAR)。水杨酸 (SA) 是诱导SAR 反应的必要信号分子。NPR1SA诱导植物抗病基因表达和抗病反应所必需的调控蛋白,它与动物中的NF-κB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我们发现 NPR1与一组TGA 转录因子相互作用。我们运用基因敲除的方法构建了TGA2TGA5TGA6的三突变体。在三突变体中,SA类似物INA诱导的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和抗病反应均被阻断。有趣的是,在非诱导条件下,三突变体积累了更高本底水平的抗病相关蛋白, 这表明这些TGA 转录因子对抗病相关蛋白的本底表达具有负调控作用。我们正致力于用遗传和生化的方法来阐明TGA 转录因子调控先天性免疫反应的潜在机理。

2. 功能基因组学

多种多细胞生物如拟南芥、人类、和小鼠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但大多数基因的功能仍然未知。由于拟南芥中绝大多数基因的敲除突变体都已获得,因此拟南芥已成为分析基因功能的强有力平台。我们正致力于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研究拟南芥中的大量基因,从而鉴定到在先天性免疫及其他一些动植物共有的生物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的功能。

邵峰实验室:

该实验室研究兴趣主要在于研究细菌病原体和宿主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生物化学机制。 邵峰 博士实验室的研究目标是希望能够发现病原体在抑制真核宿主细胞免疫信号系统中一些新的机理。实验室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并定义了一类广泛存在于多种细菌病原体中新的巯基蛋白酶。这个新蛋白酶家族包括来源于动物病原性Yersinia 中的YopT 效应蛋白和植物病原菌pseudomonas 中的Avirulence 因子AvrPphB;前者作用于并能够酶切真核宿主细胞中异戊二烯化的小G蛋白 (Rho GTPases), 这种作用帮助抑制宿主细胞的对病原体吞噬功能。 同时, 邵峰 博士实验室也发现AvrPphB的蛋白酶活性在植物免疫和抗病中也起到相当重用的作用。目前,实验室集中于研究这个新蛋白酶家族中的其它, 来源于Legionella pneumonia Enteropathogenic E.coli 菌中的新成员。 邵峰 博士实验室希望通过多种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的手段来研究并阐明这些蛋白酶的活性在这些病菌的感染和致病过程中的所扮演的角色。同时, 该实验室对蛋白质泛素化及泛素降解通路在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以及肿瘤形成过程的作用感兴趣。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一类含有BTB结构域的蛋白可能作为一种由CUL3组装的新的泛素E3连接酶复合物的特异性连接分子。目前的研究工作集中在验证这些新的BTB蛋白能够通过CUL3依赖性的泛素化通路调节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并阐明其机制。后续的工作将进一步研究这些新的蛋白降解通路在某些肿瘤细胞增殖中所起的作用。

叶克穷实验室:

该实验室主要研究蛋白质和核糖核酸之间的相互作用。核糖核酸除了在基因表达中作为信使,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在各种生物体中已经发现了很多非编码的核糖核酸,它们不翻译成蛋白质,却在结构,催化,基因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这些非编码核糖核酸通常和蛋白质结合后行使其功能。该实验室一个主要的研究领域是所谓的核酸干扰。这是由长度约为21个核甘酸的微小核糖核酸介导的基因调控过程。该实验室将研究这些微小核酸是如何生成,如何工作,又是如何受到调控的。其他的课题还包括一些由核糖核酸介导的核糖核酸修饰系统。该实验室主要使用X光晶体学,核磁共振等结构方法以及生化分析作为研究手段。

三、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2006年招生

注:录取类别均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五年制硕博连读生

1. 招生要求:

符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或中国农业大学2006年招生简章所要求的报名条件者(包括推荐免试生)。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报名时请注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保证报名材料转到研究所;

推荐免试生

1) 2006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通过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面向全国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招收14名推免直博生。有意者请访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或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网页,查阅招生专业目录。详情请见关于报考2006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推荐免试生的通知。务必于 2005915 之前,将填好的全部申请材料(统一使用A4纸)装入自备的信封,直接寄(或送)达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过期不再接受申请。申请材料中,正式成绩单以及具有母校推荐免试资格的证明信(如确有困难)可延至面试时交付。由研究所负责面试、录取事宜。具体面试时间请于9月中旬浏览研究所的招生网页。

2) 2006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招收数名推免直博生。生源均为中国农业大学本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3) 2006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面向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应届本科生招收数名推免直博生。

非推荐免试生

1) 2006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通过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面向全国高校招收10名硕博连读生,请按照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公布的报名和考试程序参加北京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全国统考,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部分。初试时间为20061月中下旬。招生专业、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及其相关说明请见关于2006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联合招生的通知北京大学的招生专业目录

复试时间一般在3月底,具体说明如下:

A.参加初试并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应在复试前到北大研究生硕士招生主页下载相关表格,按规定时间提供可以证明自身研究潜能的各种材料,包括攻读研究生阶段的研究计划、学校正式成绩单、科研成果等。

B.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复试阶段由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老师进行复试及录取工作。

C将采取笔试和口试两者相兼的方式进行差额复试,以进一步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参加复试的同学应达到复试分数线,复试人数一般为招生规模的110%130%

D.复试不及格考生不予录取。复试及格考生能否录取及录取类别的确定,以考生的总成绩名次为准。总成绩包括两部分,即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一般初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90%,复试成绩占10%30%。对于复试阶段进行专业课笔试的学科专业,复试成绩所占权重将适当增加。

2) 2006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招收数名参加全国统考的硕博连读生。请按照中国农业大学2006年招生简章参加初试、复试。初试时间为20061月中下旬。招生专业、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及其相关说明请见关于报考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招收的硕博连读生的通知或中国农业大学的招生专业目录。由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负责复试、录取事宜。

2. 报名采取网上提交报考信息的方式。具体报名方式、时间、地点请于9月下旬浏览各联合招生单位的研究生招生网。

3. 报名费:待教育部通知确定后交各联合招生单位的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4. 报名时需提交的申请材料请按照各联合招生学校招生简章所要求的时间和内容,向各联合招生学校的研招办寄(送)申请资料。

四、招生专业目录

招 生 专 业

指导教师

分子生物学

Apoptosis, RNAi

王晓东

五年制硕-博连读生

分子生物学

Plant Development and

Signaling

邓兴旺

五年制硕-博连读生

分子生物学

Neuroscience

五年制硕-博连读生

分子生物学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周俭民

五年制硕-博连读生

分子生物学

Abiotic Stress

五年制硕-博连读生

结构分子生物学

Apoptotic Body Clearance

柴继杰

五年制硕-博连读生

分子生物学

Epigenetic Gene Silencing

五年制硕-博连读生

分子生物学

Epigenetic Control of

Plant Development

马力耕

五年制硕-博连读生

分子生物学

Innate immunity,

functional genomics

张跃林

五年制硕-博连读生

分子生物学

Pathogen-host Interaction

Ubiquitin-mediated Proteolysis

五年制硕-博连读生

分子生物学

RNA-protein Interaction

叶克穷

五年制硕-博连读生

五、联系方式:

北京市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科学园路7号,邮编:102206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部 李学真

Tel010-80726688-8807

E-maillixuezhen@nibs.ac.cn

六、备注:

录取学生进入研究所后,需要进行3rotation,每轮时间为2个月。所有rotation结束后,再确定研究方向和导师。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