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高级编辑:“期刊影响因子会造成误导”

【字体: 时间:2005年11月24日 来源:科学网

编辑推荐:

  

  

“我说期刊影响因子是一个谎言,那是借用马克·吐温的话,开玩笑的说法,其实我的意思是,期刊的影响因子并不是不准确,而是会造成误导。”11月20日,Science杂志高级编辑Guy Riddihough应邀在“《中国农业科学》创刊45周年纪念暨世界农业科学前沿学术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他的“谎言说”一出口,立刻引起在场学者的纷纷议论,会后,他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这样解释。

    影响因子会变“魔术”

    2002年,ISI公布,Nature的影响因子是30.4,Science的影响因子是26.68,这样,就可以说Science是不如Nature的。但是ISI发现他们搞错了,经过重新计算,Science的影响因子是28.95。这个错误被发现后,ISI很快进行了修改。接下去的2003年和2004年,这两个数字只有较小的变化。Riddihough讲完这个小故事,然后说:“很明显,影响因子这些统计数字并不意味着什么。”

    影响因子并不能对文章或期刊进行有效的评价。影响因子实际上是前两年期刊文章的被引频次和期刊发表文章数量之间的比,因此,不少人觉得一个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非常重要。

    但Riddihough认为,被引频次并不能反映一篇文章质量的好坏。例如,有一篇水稻基因组测试的文章被引频次相当高,但是这篇文章并非一定有很高的质量。所以,用被引频次来评价一篇文章或者期刊的时候,不是说它没有用,而应仔细分析,是否该用被引频次来评价其价值和质量。

    被引频次包含的信息非常复杂。“不同研究领域的文章被引频次不同,如生物学的文章被引频次高,而物理学的比较低,但这并不能说明物理学就不如生物学重要。”在某个科学发展时期,某个学科比较热,研究者比较多,自然被引频次就会高。

    同一篇文章如果在著名杂志,如Science上发表,其引用次数可能就比发表在影响力较小的刊物上的引用次数多。但是不可能因此而判断这篇文章的价值和质量不高。

    “还有一个方面,记者对科学研究成果的报道也会让其被引频次升高。”

    被引频次也好,影响因子也好,作为统计数字,它们是准确的;但作为一个衡量文章质量的尺度,它确实不够准确。由于一些科学家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统计数字的意义,导致统计数字“曲解”了真实问题,就好像变了一个魔术,把它本不具备的功能加之于身。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科学家和公众的一种误导。

    语言不是中国学者的问题

    “中国学者的投稿没有被接受,关键不是语言,而在于成果的创造性上。” Riddihough这一论断与通常认为的“中国学者向外刊投稿被拒通常由于语言问题”截然不同。

    他说,因为语言问题而退回一篇中国科学家的文章,这样的情况非常少。中国学者的文法和语言在他们收到的稿件中是比较好的,甚至比一些以英语为母语的学者写得更好。文章被退回,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因为内容不够创新,也就是科学的创造性价值没有达到Science杂志的标准。

    不过Riddihough强调,由于中国学者特别在意语言问题,他们或许在这方面花费了大量精力,反而忽视了如何更好地表达他们的研究成果,这是值得注意的。他建议科学家们,一方面在科研创造性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在表达力上下功夫。

    禽流感研究将成投稿热门

    Science杂志一向关注基础研究,Riddihough表示,今后这种趋势还将继续下去。由于长期在东亚工作,他对中国的科学研究动向非常关注。

    “中国的基础研究增长得非常快!由于政府支持一些重要的基础研究,这些领域内往往能得到先进的研究成果。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农业、污染、气候、HIV等与现实密切相关的问题引起了很大关注。我相信,中国科学家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能起到很大作用。这种关注体现在他们进行的科学研究中。”从2003年开始,中国科学家向Science杂志投稿的数量不断增加,其质量大大提高,所以发表的文章数量也开始增加。

    “禽流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科学家研究的热门,也会成为他们向Science投稿的热门。”应记者要求,Riddihough预测了未来中国科学家主要的投稿领域。“生物科学的研究仍然会很多,尤其是转基因作物,这会成为中国学者的主要领域。此外,脑科学也会有较大的研究进展。”

    Riddihough认为,中国的科学会越来越发达。很多中国留学生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他们支撑着美国的科研体系,如果这些人回到中国,中国的科学无疑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他还建议,中国政府在政策上应该创造更开放的空间,让中国的科学家有更好的研究环境。

    中国期刊应学Cell

    一流的成果都希望发表在一流期刊上,而一流期刊的形成却需要一流成果的支持。Science是一本综合性期刊,它既有学术性文章、新闻,还有评论,这成就了它今天很大的影响力。作为一个为世界知名期刊把关的高级编辑,Riddihough给中国那些想创办一流期刊的同行提出很多建议:

    用英文出版期刊,这样能扩大期刊的国际影响;

    建立国际化编委会,选择最好的专家,要从世界各国,如英国、法国、美国等聘请专家;

    在美国和欧洲等地建立期刊的驻外办公室;

    对待投稿必须非常谨慎,要保持很高的退稿率,比如投给Science的文章,只有40%会被考虑,而美国和英国期刊的发表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

    努力成为大众化的普遍性较强的期刊,涉及范围广,就像Science那样;

    坚持同行和专家评议制度;

    除了有好的研究成果,还要有好的评论;

    做中国的一流比较容易,但重要的是眼光放长远,要做成世界一流。

    “中国的期刊可以像著名的Cell杂志那样发展。整合期刊资源,把所有有关生物的期刊整合到一起,专心做好这一种期刊,而不是很多种二级学科以下的期刊同时并存,那样每个期刊涉及的范围过于狭窄,不利于发展为世界一流的学术期刊。”Riddihough最后建议。

候选优秀论文:

第一站文章:

[候选优秀论文]南京大学王亚平研究小组(基因突变检测技术)

[候选优秀论文]军事医学科学院杨晓(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第二站文章:

[候选优秀论文]哺乳动物细胞RNAi进展(华中农业大学 樊斌)

[候选优秀论文]研究基因调控的新技术(南开大学 张琚)

[优秀候选论文]数量性状座位QTL分析(中国农业科学院 景蕊莲)

[候选优秀论文]分子标记指纹分析技术(中国农业科学院 杜雄明)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