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候鸟迁徙地 我监测禽流感进行时

【字体: 时间:2005年11月15日 来源:人民网

编辑推荐:

  

  我国地处世界候鸟迁徙路线的关键位置,迁徙候鸟种类和数量约占全球百分之二十以上

  国家林业局:监测防控候鸟疫源疫病

  强化对候鸟疫源疫病的监测防控,切实做到勤监测、早发现、严控制,第一时间发现、第一现场控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实行日报制,及时报告监测情况;全面加强对鸟类等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制止非法猎捕、经营、运输、走私野生鸟类的行为……国家林业局近日部署了加强候鸟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副局长雷加富要求各地近期全面检查本区域候鸟保护管理情况;制止捕杀候鸟等违法行为,切断鸟类等野生动物进入市场的非法渠道;对问题多发领域和区域要组织开展打击滥捕乱猎和非法经营的专项执法行动。

  据介绍,鸟类和流行病学专家认为,候鸟是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的媒介之一。我国地处世界候鸟迁徙路线的关键位置,世界上共有8条重要候鸟迁徙通道,其中西太平洋通道、东亚—澳洲通道、中亚—印度通道这3条迁徙通道都与我国候鸟迁徙有密切关系,从我国过境迁徙的候鸟种类和数量约占世界20%和25%左右。加强候鸟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是当前我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形势要求。

  世界候鸟迁徙重要栖息地、我国最大淡水湖

  鄱阳湖:观察候鸟活动状态

  一群大雁时而翻飞冲上天空,时而落下觅食,几只白天鹅夹杂其间,颇有几分悠然自得。通过20—60倍的望远镜,一公里外的候鸟尽收眼底。11月13日上午,江西省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湖池保护站,记者目睹候鸟群。

  “我们一直加紧巡护,到今天为止,尚未发现保护区内有禽流感的征兆与迹象。当然,我们一刻也不敢掉以轻心。一旦有情况,将按既定预案采取果断行动!”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刘彬生胸有成竹地说。

  这几天,刘彬生一直在保护区巡护第一线督促指导工作,眼里布满了血丝。此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所辖的大湖池、沙湖、大汊湖三个保护站的34名工作人员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巡护,除常规的三项工作外又增加了一项:观察候鸟的活动状态,特别察看有无发病状态和迹象。“如果是患禽流感而死亡,鸟脖通常呈‘S’形,非常容易分辨。”管理局副局长刘观华告诉记者。如遇这一情况,要在第一时间上报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局,由农业厅畜牧兽医局派专家来处置。有时要深入到泥滩和草洲察看,既不惊动候鸟,又要将其活动状态察看真切并作好记录。在沙湖保护站,记者看到他们的11月12日记录。在“鄱阳湖保护区巡护、监测记录表”上,8时10分至11时45分的时段上,观察到“白额雁16560只;白鹳5只;野鸭14560只;苍鹭21只;豆雁156只”。活动状态均为“觅食”。

  到目前为止,鄱阳湖核心区方圆几百公里的湿地上实现了“没有一个人、没有一艘船、没有一张网”的“三无”目标。

  疫情得到控制 疫区封锁解除

  内蒙古:监控3条全球候鸟迁徙带

  11月13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兽医站获悉,全球8条候鸟迁徙带,从内蒙古经过的就有3条。为此,内蒙古自治区加大对候鸟迁徙的监控力度。据介绍,10月14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巴彦镇腾家营村发生的禽流感疫情为候鸟迁徙造成。目前,此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区封锁已解除。

  自治区各级政府要求对候鸟迁徙地周围10公里范围内的家禽散养户,实现免疫全覆盖,一旦出现疫情,要按照“早发现、快反应、严处理”的原则扑灭。同时,在全区范围内对湖泊、水库、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候鸟栖息地周围集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禽流感疫情监测。目前,各级动物防疫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辖区内的苏木(乡、镇)、嘎查(村)入户展开调查和样品采集,可望为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全球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

  青海湖:万鸟聚集 严密监测

  近些日子,有“中国最美湖泊”美称的青海湖迎来数万只迁徙的鸟类。青海湖呈现万鸟聚集、鸭鹅戏水盛况。为严防禽流感通过候鸟迁徙传播,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严密监控各类禽鸟,每天及时上报疫情监测情况。

  青海湖是全球鸟类迁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中转站,仅水鸟就有80余种,数量达四五十万只,是鸟类南北和东西迁徙的重要通道,是亚洲迁徙路线的中路,往来南北极的鸟都会经过。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何玉邦告诉记者,眼下环湖白天鹅达1000多只,鸭类20000只;鸟岛上的白天鹅有300多只,鸭类2000只。往年这会已进入休整阶段的他们今年在全力监测鸟情,目前尚未发现任何异常。他们拟近日对5月曾暴发过疫情的地区再度大消毒,并放火烧掉疫区及周围干枯的野草。

  管理局保护科科长吴云林说,鸟岛鸟类监测站也是一个禽流感监测站。一站有两个监测点,18名工作人员现吃住都在站里,每天观察鸟类症状。其方法主要是水上和陆上巡查,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进行扑捉、检验、上报等工作。远处的就用高倍望远镜观察,巡湖次数也由原来每月一次改为两次。

  亚太鸟类迁徙线路上的主要停歇地和越冬地

  东洞庭湖:组织地毯式搜查

  深秋的洞庭湖湿地依然绿草如茵;大批越冬候鸟,正络绎而来。11月12日傍晚,记者赶到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桑湖管理站。负责候鸟监测的工作人员表示:迄今为止,保护区已组织两次地毯式的搜查,尚未发现候鸟非正常死亡案例。

  东洞庭湖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丁树雄向记者介绍说,为确保候鸟非正常死亡等异常现象不迟报、不缓报、不瞒报、不漏报、不错报,目前5个候鸟监测站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

  总面积19万公顷的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冬候鸟和夏候鸟迁徙时空的结合部,是亚太迁徙线路上鸟类的主要停歇地和越冬地。区内有鸟类30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白鹳、黑鹳、白鹤、白头鹤、大鸨、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7种;二级保护的有小白额雁、灰鹤、天鹅等31种。近几年观测的数据表明,每年在此越冬的候鸟达13万多只。

  岳阳市与保护区有关部门及时确定大、小西湖、采桑湖等5.5万亩湖面为核心保护区,进行封闭管理,控制人员进出,尽量减少人与越冬候鸟的接触。并对周边社区群众进行禽流感防疫知识宣传,让广大群众正确了解禽流感的相关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形成群防群控的氛围。

  <<人民日报>> 2005年11月14日 第五版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禽流感|侯鸟|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