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6位外国科学家获得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5年02月01日 来源:新华网
编辑推荐:
北京2月1日电(俞铮 吕传忠 肖岩冰)6位外国科学家今天在北京获得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主任黄英达说,这些卓有建树的科学家不仅在各自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中外科学技术交流。
这6位科学家是:德国的米夏埃尔·佩策特、美国的杨又迪、瑞典的比约恩·努登斯特伦、加拿大的毛焕宇、日本的黑田吉益和巴西的若泽·伊斯拉埃尔·瓦尔加斯。
69岁的文物保护专家佩策特主持研究秦始皇陵兵马俑表面彩绘保护的国际性难题。研究小组在秦俑彩绘层保护和修复、土遗址保护、石铠甲修复和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确认兵马俑的彩绘有机底层材料由生漆制作,并在紫颜色层中发现了近代才被人们认识的硅酸铜钡颜料,分析出彩绘的剥落机理,创造性地研究出两种相当有效的保护方法,保护了多尊珍贵的彩绘俑。
71岁的美籍华人病理学家杨又迪30多次来中国,先后和中国农业科研人员合作,改良、培育大豆、绿豆、番茄、耐热结球白菜等9种作物,并资助实验经费30多万美元。其中绿豆品种“中绿1号”、“徐引2号”等,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大面积推广应用,年播种面积占全国的4成,累计推广绿豆200多万公顷,增产绿豆6亿公斤,增值10亿元。
82岁的努登斯特伦1983年创立了人体生物闭合电路学说,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生物闭合电路治疗肺癌的新技术。他1987年来中国讲学,传授生物闭合电路治疗肿瘤新技术,用所开发的治疗仪帮助医疗机构开展此项新疗法,并将专利技术无偿转化,与中日友好医院长期进行科技合作。
51岁的加拿大籍华人毛焕宇帮助解决了锂离子电池产业化起步阶段的一系列技术难题。他1997年3月研制出锂离子蓄电池样品,年底建成了中国第一条锂离子蓄电池的中试示范线。他1996年10月回国,受聘于信息产业部,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他还积极促进中加科技合作。
75岁的黑田吉益对中国有深厚的情谊。1990年后,他致力于“中国矿物资源探查研究中心”项目的立项和实施工作。后来成立的研究中心拥有现代完整系统的地球化学测试体系。他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名誉教授,积极促进中日科研人员的交流合作。
74岁的瓦尔加斯一直关心中巴空间技术合作。他支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巴西空间技术研究院联合研制中巴第一、二颗资源卫星,促成中国航天局和巴西科技部签署加强和扩展两国空间合作的协议,提议双方共同研制第三、四颗资源卫星和新一代通讯卫星。(完)